誠泰進信達退 幸福人壽人事加速更迭 經營現狀再生變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20-05-21 14:53:09
雖然目前股權變更事項仍未落定,但作為“擬任”大股東的誠泰財險,針對幸福人壽的接管工作已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近期更是重磅消息頻出。5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曾以工作組組長身份進駐幸福人壽的誠泰財險董事長王慧軒,已于近日正式擔任幸福人壽臨時負責人,主持行政、經營全面工作。隨后幸福人壽也全面復工。不過,對于2019年才扭虧為盈的幸福人壽而言,“陣痛”依舊存在,今年一季度再度虧損超3500萬元,盈利“變臉”背后的原因,以及大股東未來的動向等依舊引起市場關注。
王慧軒“空降”擔任臨時負責人
幸福人壽全面復工
繼此前工作組進駐的消息爆出后,誠泰財險對幸福人壽的接管情況持續引發市場關注。從近日幸福人壽內部披露的一份任免報告不難看出,接管工作再度出現新進展。
5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王慧軒已于近日正式擔任幸福人壽的臨時負責人,而原臨時負責人鄒偉中已卸任。根據安排,王慧軒臨時主持幸福人壽行政、經營全面工作。
據一位保險資深人士介紹,按照監管現行規定流程,在原負責人辭職或被撤職,原負責人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以及監管認可的其他特殊情況下,可以指定臨時負責人,臨時負責時間不超過3個月。同時,一般情況下,不得報送高管之外的人員擔任臨時負責人。根據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王慧軒并未出現在幸福人壽的高管名單當中。王慧軒 “空降”幸福人壽擔任臨時負責人,至少需要得到監管層及現任大股東中國信達的認可。
一位接近幸福人壽的人士透露,鄒偉中是由幸福人壽的現任股東中國信達委派,但由于個人原因辭職。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鄒偉中曾任信達資產上海辦事處副主任、信達財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信達財險公司副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王慧軒擔任臨時負責人后,幸福人壽也自5月11日起全面復工。知情人士表示,王慧軒已先后和幸福人壽相關部門及分管負責人談話,對公司全面深入了解,履行管理職責。
據了解,王慧軒曾經效力于人保系,人保系人保壽險的前高管很可能成為幸福人壽未來要職的人選。北京商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工作組名單顯示,2019年底,王慧軒率領的多位誠泰財險相關部門負責人進駐幸福人壽,包括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合規負責人、投資總監等。
回顧幸福人壽與誠泰財險之間的關聯,還要從2019年底說起。彼時,誠泰財險及東莞交投集團作為聯合受讓方與中國信達簽訂交易合同,受讓中國信達所持有的幸福人壽50.995%的股權,總對價75億元。其中,誠泰財險以44.12億元受讓30.39億股幸福人壽股份,占幸福人壽總股本的30%。此次股權變更完成后,中國信達將不再持有幸福人壽股權,取而代之的是誠泰財險成為幸福人壽第一大股東,但這一事項仍需等待監管批復。
知情人士分析,雖然幸福人壽的“下一站幸福”仍未落定,但從近期誠泰財險及幸福人壽的種種動作和細節來看,雙方對達成這個交易信心滿滿。
經營現狀再生變
一季度凈利虧損0.36億
相較于人事變更的穩步推進,幸福人壽在業績方面的表現則并不盡如人意。據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在2019年成功扭虧為盈的幸福人壽,今年一季度再度出現了虧損。具體來看,一季度凈利潤虧損0.36億元,較2019年四季度的1.75億元,環比下降120.57%。
據了解,幸福人壽曾因權益投資失利,在2018年虧損逾68億元,不過,2019年隨著投資收益明顯提升,凈利潤“轉正”。據年報數據顯示,幸福人壽2019年實現凈利潤0.76億元。
對于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再度虧損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幸福人壽,截至發稿前,該公司并未回應。
雖然凈利潤表現不佳,但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幸福人壽今年一季度在保費收入和償付能力方面仍有一定提升。數據顯示,一季度幸福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45.76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7.63%,環比增幅更是達到276%。在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也由2019年四季度末的127.06%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9.29%,環比增加了2.23個百分點。
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受疫情持續影響,今年一季度保險業的利潤表現不容樂觀,對于部分展業相對困難的中小型保險公司而言,受到的波及更大。據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達1002.13億元,同比減少169.19億元,高達14.44%。
事實上,作為保險行業的“領頭羊”,A股五大上市險企在一季度的利潤也呈現出分化的局面,部分公司在面臨線下業務開展受阻、信用風險上揚、市場利率下行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投資收益也大幅下降,凈利潤同比跌幅甚至超過40%。
不過,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考慮到3月以來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有序進行,近期保險公司和相關渠道的經營活躍程度,以及保險銷售的便利化措施推進等,預計二季度及后續,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利潤表現有望得到恢復性上漲,不排除“二次開門紅”的出現。
“道路”曲折婉轉
紫光集團回歸壽險夢將圓
“從朝陽門(人保壽險)搬去海淀(紫光集團旗下子公司中青信投控股),然后遠赴昆明(誠泰財險),最后終于到了距離朝陽門一站之遙的東直門(幸福人壽)。”業內人士的一段戲言,點明了此前從人保壽險出走的舊將、近年來轉戰紫光集團的相關團隊的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紫光集團想要打造自有壽險“IP”的曲折。
作為誠泰財險大股東的紫光集團,最初選擇進軍保險業時,其實是將目光放在壽險業務上。2017年3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公告顯示,包括紫光集團在內的7家企業擬共同發起設立壽險公司——中青人壽。據了解,中青人壽的注冊資本為30億元,其中,紫光集團出資6億元,占比20%,為第一大股東。然而,三年已過,這一事項至今仍未出現新的進展。
到了2018年,作為首家總部設在云南的全國性產險公司,誠泰財險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向紫光集團定向增發20億股股份。最終,這一交易在同年12月順利完成,紫光集團出資約28.37億元,獲得誠泰財險3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彼時就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動有些“曲線救國”的意味。
2019年,就在中國信達公開掛牌轉讓幸福人壽50.995%股權之后不久,誠泰財險攜44.12億元巨資向其伸拋出橄欖枝,一時之間,市場對誠泰財險收購意向背后真正原因議論不斷。誠泰財險曾在當時的公告中提及,“本次交易有利于誠泰財險基于客戶視野提供一體化的保險保障服務,有利于利用投資標的22家省級分支機構的網絡資源推進機構建設和交叉銷售”。
“從近期幸福人壽人事變動節奏的加快不難看出,紫光集團早年就生出的打造自有壽險‘IP’的計劃或已逐步拉近。就未來而言,若股權變更順利獲批,則紫光集團有望打造出兼具產險和壽險的綜合性保險集團,形成金融與科技雙板塊聯動的局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險從業人士如是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產壽聯動”模式是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從目前采取該模式的集團公司來看,已經取得了成功。另外,向科技和數字化轉型,是向“科技賦能的保險”轉變的基礎,更是為了控制保險未來發展的四個制高點,即基礎設施、中臺、渠道和場景。面向未來的新保險,正是以國家戰略為基礎,通過技術挖掘場景、搭建中臺、打通渠道、研發基礎設施立足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誠泰進信達退 幸福人壽人事加速更迭 經營現狀再生變
雖然目前股權變更事項仍未落定,但作為擬任大股東的誠泰財險,針對幸福人壽的接管工作已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近期更是重磅消息...
2020-05-21 14:53:09
-
建議對老字號上市予以特別支持 為中國品牌崛起貢獻力量
建議對老字號企業上市給予特別支持。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在其《關于重點扶持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
2020-05-21 14:50:50
-
險企掀招聘潮 科技醫療崗成“香餑餑” 一線人手缺口大
后疫情時代,多數企業裁員、降薪只為活下去,而保險公司卻反其道而行,接連發布聘才計劃,掀起逆勢招聘潮。近期,中國人壽、...
2020-05-21 14:49:49
-
時隔兩年再上會 新時空業績或現零增長 凈資產收益率高企
2018年2月首發折戟的北京新時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時空)時隔兩年后再度沖刺A股。然而,《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
2020-05-20 11:23:57
-
疫情下并購重組審核、實施常態化 前4個月實施金額超5000億,基本持平
受益于并購重組規則的優化,以及監管層在特殊時期采取的優化服務方式和彈性監管政策,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受疫情影響...
2020-05-20 11:19:25
- 局勢變幻莫測!中企海外并購資金六成流向這里
- 調研數據顯露主力布局意圖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 18只年報預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銀行拉攏節日資金:春節前后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調高25% 春節效應顯現
- 工作報告:地方國企改革瞄準三大重點 混改仍是“標配”
- 2019年反洗錢將成支付監管重點 央行出手整頓支付違規
- 開年券商融資已超500億元 又有3家拋出定增預案 補充資本抵御風險增厚收益
- “頭號工程”:緊牽科創板“牛鼻子” 拉開資本市場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滬指上漲3.64%實現開門紅 三路資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現凈流入態勢
- 深交所:將對深成指、創業板指等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修訂
- 科創板放開漲跌限制 將定價權還給市場 盡快形成合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