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無標準、內容良莠不齊、盜版侵權 知識付費市場需破解監管難題
- 來源: 工人日報 2020-07-09 14:05:31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線上知識付費發展帶來機遇。知識付費市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定價無標準、內容良莠不齊、盜版侵權多發等問題。
今年春節期間,北京白領賈楠在某微信公眾號的推薦下,花99元“優惠價”購買了一款講解理財知識的線上微課。她發現,課程內容非常“水”:“講師沒有什么過硬的資歷卻被包裝成精英人士,內容基本搬運自入門級的財經書籍。”微課線上社群里還不斷推薦收費更高的進階課程,讓賈楠覺得被“套路”。
目前,知識付費主要有打賞、付費會員、付費社群、付費個性化咨詢等多種付費形式,各類產品定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業界并沒有規范性的定價標準。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范明志認為,這些不同類型的知識付費都是提供信息服務的行為,而這種交易方式的“致命弱點”,就是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知識信息是難以估價的,而對于信息的內容如何,是否與付費在權利義務上對等,則不可能制定出具體的標準。”
內容同質化、內容注水、良莠不齊等問題凸顯,導致用戶付費購買后,發現買的是“劣質商品”而覺得“被坑”。
記者在某在線課程公眾號上看到,熱賣課程有不少宣稱“在家做副業快速賺錢”“流量紅利變現技巧”,講師多被包裝為“大V”、業界明星,難以考察其真實資質。此外,平臺對內容生產者監管的缺失還會影響內容的健康。此前,某知識類社群APP,就因為縱容群主在付費群內分享涉黃內容而被下架整頓。
知識付費領域的盜版侵權問題也爭議不斷。公開報道顯示,在電商平臺和QQ群里,有不少店家將知識付費的產品、音頻進行復制,并低價打包拿去二次販賣,甚至形成灰色產業鏈。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表示,如果沒有版權或者沒有經過版權的授權,通過付費方式進行銷售或傳播就構成版權侵權。范明志則指出,知識付費方是否有權任意使用、處置所得到的信息,涉及著作權、商業秘密、名譽權、隱私權等問題。但在當前的知識付費平臺上,沒有看到相關的規則。
針對知識付費市場暴露出來的問題,法律人士建議,消費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科學消費;權利人要增強版權保護意識,采取諸如投訴、舉報、訴訟等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知識付費平臺也要健全版權保護機制,采取技術手段和人工手段及時處理平臺上存在的不良內容;監管者要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力度,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服務。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定價無標準、內容良莠不齊、盜版侵權 知識付費市場需破解監管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線上知識付費發展帶來機遇。知識付費市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定價無標準、內容良莠不齊、盜版侵權多...
2020-07-09 14:05:31
-
美容貸產品暗含隱形收費 野蠻生長的美容整形業仍需嚴格監管
追求美,是每個人的權利,本無可厚非。然而為了追求完美對醫美整形過度依賴,面對的不僅是高昂的花銷,更有諸多的騙局:整形...
2020-07-09 11:48:05
-
APP條款頻“變臉” 用戶追得“團團轉” “創新”“升級”幌子下是否涉嫌欺詐
吸引用戶時是一套規則,用戶上鉤后就升級另一套規則,導致優惠措施不斷縮水,APP條款頻變臉 用戶追得團團轉閱讀提示為了市場...
2020-07-09 11:35:59
-
“羊毛客”惡意“薅”電商破壞商業秩序 黑灰產業鏈“失控”狀態引關注
又到年中消費季,為提振消費,各大電商平臺加大優惠力度,不少消費者也瞄準機會下單心儀商品。但記者日前調研發現,一些通過...
2020-07-09 10:44:17
-
銀保監會通報6個涉企收費違規案例 涉及強制搭售保險產品等行為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了6個違規涉企收費案例,指出部分銀行及分支機構提供融資過程中存在強制搭售保險產品...
2020-07-09 1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