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談判中占據主動,我們要有原創評估模型 克服后發劣勢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07-14 15:14:01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公開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溫度已較工業化前上升了1.1℃。同時,《自然》期刊發表的文章稱,如果我們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排放溫室氣體,那么到本世紀末全球的溫度將升高3℃—6℃。
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等領域,是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當前在全球尺度上對各國氣候變化的經濟影響測度和排放控制政策評估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綜合評估模型。該模型相關的研究結果一直支撐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平均每5年一輪的氣候變化綜合評估報告,該報告包含全球面臨的氣候損失風險、區域易損性及每個國家的減排和適應行動要求。因此掌握了綜合評估模型,在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的談判桌上就能增加談判的底氣和話語權。
“然而從整個亞洲來看,除了日本在全球模型技術中有較強的參與度,其他國家的話語權都較弱。這就導致在談判桌上這些國家可以否決其他國家設定的條款,但是卻很難科學地提出適合自己又兼顧人類共同利益的方案。”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段宏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那么,我國應該如何發展自主模型技術,增強應對氣候挑戰的硬實力呢?
綜合評估模型是氣候談判桌上有力的砝碼
“綜合評估模型是刻畫復雜的氣候—經濟動態交互,研究最優氣候政策的基本工具,近年來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段宏波介紹。
歐美發達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模型技術的研發。綜合評估模型可以估算長時間尺度上各個國家對全球變暖的排放責任,評估氣候變化給不同國家或地區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同時也能量化減排行動對遏制全球溫升的貢獻。
“各個國家根據這些信息來評判自己在當前氣候變化中應負多大責任,對比自身的經濟能力,決定應承擔多少減排任務,而這也是談判的焦點之一。盡管通過購買或合作,多數模型都允許跨國使用,但這些模型都是有歸屬地的,比如美國有多個原創模型,德國、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也都有自己核心的模型技術,這些原創模型的研究結果廣泛發表于《自然》《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刊》等頂級期刊,全球氣候變化綜合評估報告的領銜作者也多是這些模型團隊的成員。”段宏波說,“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沒有原創的綜合評估模型技術,將失去談判桌上的有力砝碼。”
需要開發有影響力的自主知識產權模型
全球氣候談判能否達成實質性成果在于可感知的氣候損害和大多數國家的態度。“而一國能否提出合理的減排方案,爭取到公平的排放權,考量的依然是國家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實力。”段宏波說。
從效率的角度看,段宏波分析,直接引進海外模型技術來應用是最便捷的,很多模型平臺也提供了這樣的訂購服務。但開發者設定的壁壘讓我們很難掌握核心技術,數年以后我們會發現錢花了很多,市場也幾乎被占領,但核心技術依然沒能學到。
“另外,購買的模型服務基本不會允許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架構,這使得很多想法無法在既定的模型中實現,因而也難以提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排放控制方案以支撐談判,因為對手比我們更了解這個模型。”段宏波說。
從2010年關注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開始,段宏波課題組就意識到了模型實力的重要性,并著手開發綜合評估模型。近些年國家對這一領域的支持力度很大,也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加入到模型技術的開發中。
克服后發劣勢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自主模型開發是一項耗時且風險很高的研究工作,而且開發的模型如果創新性不足,還極難得到發達國家模型團隊的承認。”段宏波說,當前的環境下,我國想要克服后發劣勢,發展出一批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模型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首先是要有連續的資金支持和穩定的研發團隊,歐美一些有代表性的模型團隊往往經過10年甚至20年,依然在堅持創新,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其次,要弱化論文發表的重要性,因為模型開發是一項基礎性且相當耗時的工作,開發期間幾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發表高水平的論文,我們要培養‘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并提供‘允許試錯’的機制。”段宏波說。
“還要加強國內合作以及與國際先進團隊的交流。經過數年的發展,綜合評估模型體系已基本完善,想要有根本性創新是很困難的,從支撐國際談判,服務減排戰略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的是有影響力的自主知識產權模型體系和國際話語權,這顯然不是單打獨斗可以實現的。”段宏波強調。(記者 馬愛平)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在氣候談判中占據主動,我們要有原創評估模型 克服后發劣勢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公開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溫度已較工業化前上升了1 1℃。同時,《自然》期刊發表的文章稱,如果我們按...
2020-07-14 15:14:01
-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3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68 3萬件,授權21 7萬件。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國內(不...
2020-07-10 14:21:39
-
探索“互聯網+產學研”共創共享模式 為縣域創新補齊要素短板
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智能化的時代,傳統的產學研創新模式深刻改變,創新的社會化程度大幅提升,眾創、共享...
2020-07-10 14:20:00
-
別讓提速降費卡在“最后100米” 堅決防止問題反彈回潮
寬帶服務提速降費是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強調并努力的方向。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
2020-07-08 14:35:28
-
R16版本來了!5G新標準R16讓哪些領域受益?
R16版本來了!7月3日晚間,國際組織3GPP宣布5G R16標準凍結。5G有著明確的演進路線圖。2018年,5G第一個版本R15凍結,本次R16的凍結標志著5
2020-07-07 17:09:34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