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科學家繪制出完美“超宜居行星”輪廓 比地球大10%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10-13 15:26:00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外可能有24顆行星比地球更宜居。這些行星比地球更“年老”、更溫暖濕潤、“塊頭”也更大一點,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是尋找外星生命的絕佳場所。

這項研究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德克·舒爾策-馬庫奇教授牽頭,他與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做出了最新發現。

在天文學家迄今已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大多數并不利于生命生存,但在恒星宜居帶內,也存在許多行星或許適合生命繁衍生息。宜居帶指行星與恒星間的距離恰到好處,使其表面溫度對我們所熟知的生命而言不冷不熱。馬庫奇團隊的目標是找出這些最有潛力的“超級宜居”系外行星,它們不僅位于恒星的宜居帶,還擁有其他特征,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繪制出了完美“超宜居行星”的輪廓:該行星將圍繞比太陽(黃矮星)略冷的K矮星運行、約50億—80億歲、比地球大10%、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氧氣的含量介于25%—30%之間,陸地分散且水源豐沛,還擁有板塊構造或類似的地質過程,以便回收礦物質和營養物質,并創造出多樣的棲息地和地形。此外,該行星衛星的大小為其自身的1%—10%,且在適當距離繞其運轉。

他們據此標準鑒定出24顆天體,其中2顆系外行星是Kepler 1126b和Kepler 69c、9顆圍繞適當類型的恒星運行、16顆年齡合適、5顆溫度合適,只有KOI 5715.01滿足上述所有條件,但其表面溫度取決于其大氣中溫室效應的強度。

研究人員稱,鑒于這24顆行星距地球都超過100光年,即使借助迄今最強大的望遠鏡,有些現在也無法研究,但找出使一顆行星成為“超宜居行星”的原因很重要,因為科學家很可能在100光年內發現其中一顆行星。果真如此的話,那顆行星應該是我們發現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的首選。

研究人員認為,不能僅以地球的宜居條件為標準尋找宜居星球。馬庫奇表示:“我們必須專注于尋找那些最有希望使復雜生命繁衍生息的行星,因為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科學家繪制出完美“超宜居行星”輪廓 比地球大10%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外可能有24顆行星比地球更宜居。這些行星比地球更年老...

2020-10-13 15:26:00

阿爾達布拉海島塑料垃圾清除成本巨大 發表在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10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研究報告,海洋及沿海塑料垃圾的清除成本十分高昂。這一報告以聯合國教科...

2020-10-12 15:27:27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 重點工作是解決“自主化”的問題

11日,在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人工智能...

2020-10-12 15:25:09

重度鹽堿地有望變身“米糧川” 坰產接近兩萬斤,增幅50.99%

重度鹽堿地,也能創造豐收的奇跡?10月10日,吉林省大安市治理重度鹽堿地土壤取得突破。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組織專...

2020-10-12 15:18:15

太陽中電離氣體可放大黑子磁場 相關成果發表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

記者9月28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學者通過重新分析一例過往太陽黑子,發現太陽大氣中流動的電離氣體,能夠顯著...

2020-10-12 14: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