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數字人民幣安全嗎 推出后紙鈔會停止供應嗎?
-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11-26 14:57:56
近日,“金融密碼杯”2020全國密碼應用和技術創新大賽頒獎在蘇州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競賽指導委員會主席范一飛及評審指導小組成員為獲獎團隊頒發了數字人民幣獎金。
隨著測試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數字人民幣越來越頻繁地進入到公眾視野,人們的疑問也越來越多:使用數字人民幣安全嗎?推出后紙鈔會停止供應嗎?未來如何管理?
與傳統紙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好處眾多,但是在研發與推進過程中,也具有潛在風險和挑戰,許多國家都對數字貨幣采取了積極開發但謹慎使用的態度。專家認為,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可靠性及個人信息安全始終是痛點,而密碼技術作為數字人民幣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是維護數字人民幣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以說,強化數字人民幣密碼技術研究攻關與創新應用意義重大。
支持數字人民幣消費必須進行相關支付系統改造。范一飛此前撰文稱,在數字人民幣流通過程中,考慮到技術基礎和系統管理要求較高,可由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及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在厘清責權利關系基礎上,共同向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流通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只有經過系統改造、具備能力的商家才能接受數字人民幣。但改造成本不是由商戶承擔,而由推廣運營機構承擔。
近期,有謠言稱數字人民幣不能兌換外幣,不能購買黃金。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回應稱,數字人民幣和紙鈔、硬幣等價,紙鈔能買的東西,數字人民幣都能買,紙鈔能兌換的外幣,數字人民幣也能兌換。
穆長春還表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不是靠行政強制來實現,而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百姓需要兌換多少,數字人民幣就發行多少。他還強調,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紙鈔的需求,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紙鈔的供應。在可預見的將來,紙鈔與數字人民幣將長期并存。
央行數字貨幣對第三方移動支付也非替代關系。穆長春曾明確表示,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作為純公共產品,數字人民幣將成為電子化支付的重要補充,而不尋求替代哪一類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公眾對于數字貨幣賬戶是否和手機號綁定普遍存在誤解。對此,穆長春解釋稱,數字貨幣賬戶并不是和手機號綁定,只是利用手機號進行數字人民幣錢包開立。如果沒有這個載體,沒有辦法發回驗證碼,但這是用作認證的必要信息,并不是和手機號進行綁定的概念。數字人民幣是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的,意思是只要能夠成為唯一身份的標識,都可以開立數字錢包。今后也會出現以其他認證形式(唯一身份標識)開立的數字錢包。
此外,針對當前部分老年人存在不會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擔心,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將為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服務。我們也一直在研發適合老年人和排斥使用智能終端這部分群體可以使用的數字人民幣產品,避免數字鴻溝。
不論是從技術要求還是從運營體系穩定來說,安全是根本,數字人民幣應堅持央行中心化監管。“只有集中化管理商業銀行體系的鑄幣儲備,實現集中清結算安排,才能降低清結算成本,避免出現周期性的金融風險,這種需求推動了現代中央銀行的誕生。由央行中心化壟斷發行貨幣,也是市場降低交易成本要求的結果。”穆長春說。
穆長春表示,對數字人民幣進行央行中心化管理,首先,有利于抵御加密資產和全球性穩定幣的侵蝕,防止貨幣發行權旁落;其次,數字人民幣中心化管理,能夠實現“支付即結算”,可以提高商戶資金的周轉率;再次,也有利于打破零售的支付壁壘和市場分割,避免市場扭曲。此外,在中心化管理的體制下,人民銀行可以防范和打擊洗錢、恐怖主義融資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效地維護金融穩定。
(記者姚 進)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使用數字人民幣安全嗎 推出后紙鈔會停止供應嗎?
近日,金融密碼杯2020全國密碼應用和技術創新大賽頒獎在蘇州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競賽指導委員會主席范一飛及評審指導...
2020-11-26 14:57:56
-
互聯網生態衍生多樣文化圈 獲得自我文化認同感
因為喜愛漢服而研究中國古典文化,又或者著迷劇集情節加入語C圈……隨著我國互聯網生態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群正在網絡...
2020-11-26 14:55:39
-
三大拐點確定 電子行業發展總體勢頭向好
電子行業單季度歸母業績情況今年以來,電子行業市場需求雖受疫情影響,但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等為核心的創新周期...
2020-11-26 14:54:48
-
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專家呼吁加強跨學科交叉合作 有效貫通學科鏈、創新鏈與產業鏈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
2020-11-25 15:20:49
-
精銳盡出,遠望號船隊保障“嫦五”飛天 遠望3號將參加嫦娥五號后續海上測控任務
我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1月24日5時45分,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的宣布,遠在太平洋的兩艘遠望...
2020-11-25 15:14:16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