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沒那么“機智”,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12-10 15:34:46
最近天氣轉涼,本該是開始穿保暖內衣的時候,可就是有一群人:他們堅持身著單衣,即便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為了避免體態臃腫也要“輕裝上陣”。甚至很多愛美女性,在氣溫低至零下的冬日里,也要堅持穿短裙、絲襪,以顯示青春與活力。
近來網上出現了一些傳言:“低溫會讓脂肪代謝變慢,進而使脂肪囤積,穿得越少越容易變胖”,甚至說“脂肪很‘機智’,哪兒冷就會去哪兒。越是在大冬天把腿露在外面,腿就越容易長肉”。這些說法讓“要風度不要溫度”的時尚人士不敢再身著單衣。
那么,這些傳言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
首先,低溫環境會使身體代謝率增高,其中也包含脂肪代謝率。在寒冷的天氣里,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其中供給能量最多的是人體內的糖分。而當糖類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所以說,寒冷狀態下脂肪代謝未必會減慢。
其次,脂肪沒那么“機智”,不會知道哪兒冷就去哪兒。脂肪在體內的分布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說,容易沉積脂肪的地方,多是活動量較少的地方。比如,男性的腹部區域容易形成“啤酒肚”,而女性的臀部和胸部則沉積了較多脂肪。
當然,在人體內還有一個地方,其脂肪沉積得較為隱匿,那就是內臟,比如肝臟和腸系膜內的脂肪含量就比較多。如果按照傳言所說“脂肪很‘機智’,哪兒冷去哪兒”,男性的腹部應該是人體溫度最低的地方,但其實它往往是被裹得較為嚴實的部位。
決定胖瘦的是能量供應與消耗差
科學研究證實,人體并不會完全根據外界環境溫度,來調節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的決定因素是能量供應和消耗差,也就是說,當攝入大于消耗時,脂肪就會增多,反之則會減少。
當然,環境溫度確實會影響體內能量代謝,但它只是眾多因素之一,并不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在冬季沒事就“吃吃吃”,而且不經常運動,那么無論穿多還是穿少,都會胖起來。但是,如果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那么并不會因為氣溫變化而影響身材。更重要的是,任何人也不會長期處于寒冷狀態下,尤其是在供暖技術已廣泛普及的今天,短暫的戶外低溫并不會對身體脂肪分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別為“風度”犧牲身體健康
盡管在寒冷的冬季穿著短褲,并不會讓我們長出粗腿,但卻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有些人說,年輕人“火力”旺,能夠抵御嚴寒。但其實無論老少,想要有抵御嚴寒的“火力”,就必須有較高的代謝率,而人體長期處在高代謝狀態,也會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此外,寒冷的氣溫會對人體骨骼,尤其是骨關節帶來不良刺激,或導致骨關節炎和風濕等問題的產生。專業人士表示,如果不注意腿部和腳部的保暖,還可能會導致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生。
此外,有皮膚過敏史的人,要當心“寒冷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種,指被寒風刺激或浸入冷水,局部或全身出現大小不一、數目不定、伴有劇癢的水腫性實質性風團。因此,提醒有皮膚過敏史,尤其是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特別留意,預防寒冷性蕁麻疹。
不過,有些年輕人表示,雖然他們衣服穿得單薄,但他們會在膝蓋和腹部貼上“暖寶寶”來取暖,借此減少寒冷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很多影視演員,冬季他們在外景拍攝時,由于劇情需要,只能身著單衣,此時他們一般會把“暖寶寶”貼在腹部、腰部等容易受涼的地方。
對此,專業醫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暖寶寶”的使用方法,貼片式“暖寶寶”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通常是高于人體溫度的熱源長期作用的結果,人體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44攝氏度以上的溫度長時間作用于人體,就可能造成皮膚或軟組織由淺及深的損傷,即低溫燙傷。而“暖寶寶”貼一個小時左右,就可能使人體局部溫度超過44攝氏度。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它的多樣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炎熱的六七月份,我們穿過了短褲、短袖,到了寒冬感受溫暖棉衣的呵護,也未嘗不是一件人生美事。時尚和品味并不需要咬牙堅持,冬季保暖很重要,合體應季的穿著,也能成為皚皚冬日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張 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脂肪沒那么“機智”,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
最近天氣轉涼,本該是開始穿保暖內衣的時候,可就是有一群人:他們堅持身著單衣,即便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為了避免體態臃腫也...
2020-12-10 15:34:46
-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 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
2020-12-09 15:59:56
-
8848.86米!測繪技術標定“地球之巔”新高度 這中間有哪些“解題”步驟?
眾所周知,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新中國成立以...
2020-12-09 15:58:34
-
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正式上線 提供信息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
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將為國內外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
2020-12-08 17:32:19
-
超算模擬或解月球形成之謎 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據《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的一項新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大約45億年前,月球可能是由于地球與火星大小的行星泰婭(Thei...
2020-12-08 17:31:28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