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忒彌斯3號”欲建月球大本營 設置七大科學目標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12-14 16:31:35
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進一步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等,以揭開籠罩在“月亮女神”頭上的“神秘面紗”。
美國媒體在報道中指出,“阿耳忒彌斯”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月球建立一個“阿耳忒彌斯大本營”,盡管目前一切活動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需要數百億美元以及總統和國會的批準,NASA能否獲得足夠的資金保障可能還需拭目以待。
設置七大科學目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計劃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將測試太空發射系統(SLS)和不載人的“獵戶座”(Orion)飛船。“阿耳忒彌斯2號”任務將于2023年啟動,屆時將開展載人試飛活動,但不會登月。“阿耳忒彌斯3號”計劃于2024年開始,旨在將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宇航員送上月球,如果成功,這名女性將成為第一位到過月球的女性。
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會長托馬斯·祖布臣說:“月球擁有巨大的科學潛力,宇航員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據美國太空網8日報道,在這份長達188頁的報告中,NASA為“阿耳忒彌斯3號”任務設定了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因為月球可以作為其他“空氣稀薄”天體(如小行星)的參照物;了解月球極地揮發物——包括已知存在于月球南極的水冰的特征和來源;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因為與地球表面不同,月球表面能長時間保存隕石坑;揭示記錄古代太陽和我們周圍天文環境的信息,因為太陽活動的記錄可嵌入月球表面;從一個獨特位置觀察宇宙和太空環境,這可能有助于從月球背面開展天文學研究(以及其他科學工作);在月球環境中進行實驗科學研究,一旦NASA確定將在月球開展哪些實驗,會進一步明確相關細節;調查和減輕探測風險,NASA希望月球探測活動能為本世紀30年代將人送往火星提供重要信息。
強調人機協同工作
NASA在報告中還強調,屆時,宇航員在月球上最多只能呆6天半,他們將與機器協同執行相關任務。
報告稱,近幾十年來,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等任務一直在從上方對月球表面進行檢查,盡管人工智能和機器成像領域不斷取得進展,但派宇航員前往月球表面進行現場勘探是一大進步。
為此,需要讓宇航員參與地質考察和訓練,這些實踐活動將使宇航員能確定巖石的地質價值,使其采樣工作更加精確。NASA官員在報告中指出:“要讓這一樣本返回計劃獲得最佳效果,關鍵在于訓練有素的宇航員進行的地質觀測,他們可以借助現代工具與地球上的科學家實時交流。”
NASA的另一項訓練建議稱:“宇航員應接受訓練并配備合適的裝備,以收集各種地表和地下樣本。”
美國太空網報道,“阿耳忒彌斯3號”任務沒有配備月球車,這意味著宇航員將步行工作,就像1969年執行阿波羅11號任務的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所做的一樣。
不過,NASA方面稱,從“阿耳忒彌斯4號”開始的任務將包括一個無壓月球車,以“擴大探測范圍,并允許對區域地表和地下樣本進行更多樣化的采樣”。
資金保障是成功關鍵
報告稱,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阿耳忒彌斯3號”任務之后,NASA將啟動一系列載人登月任務,最終將建成一個名為“阿耳忒彌斯大本營”的永久科考站。這一大本營將包括棲息地、電力系統(可能使用太陽能或電池)和通訊系統。而且,隨著科學家們在月球表面建造更多基礎設施,未來的月球遠征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幾個里程碑時間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有些即將實現,包括未來幾年對月球宇航服進行測試、“阿耳特彌斯1號”火箭核心級正在進行“綠色運行測試系列”、即將在真空環境下測試“阿耳忒彌斯1號”的“獵戶座”飛船,以及“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計劃于明年進行一次不載人的月球往返飛行等。
雖然如此,“阿耳忒彌斯”計劃能否“得償所愿”,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NASA未來幾年能否獲得足額資助。據美國太空新聞網報道,NASA希望其人類著陸系統2021財年能獲得32億美元撥款,但參議院版本的預算法案只撥款10億美元;眾議院版本的法案只撥款6億美元。任一法案獲得通過,都將使其2024年登月時間表岌岌可危。
(記者 劉 霞 馮衛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阿耳忒彌斯3號”欲建月球大本營 設置七大科學目標
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
2020-12-14 16:31:35
-
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血跡分析是現場重建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
英國《通訊·化學》雜志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的血液分析技術,美國科學家團隊首次將傅里葉變換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ATR FT-IR)...
2020-12-14 16:30:44
-
修一條數字化“盲道”,向殘障人士展現“技術的溫度”
走進位于中國盲文圖書館5層的智能家居館,只要對智能音箱動動口,就能調節空調溫度、讓掃地機器人開始清潔、關閉窗簾……這個...
2020-12-10 15:38:08
-
大蒜素可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大蒜素是否真有此奇效?
近來網上有傳言稱,因為大蒜中含有一種名為大蒜素的物質,它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能秒殺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還可...
2020-12-10 15:37:04
-
生姜可以生發? 生姜的提取物6—姜酚,可抑制毛發生長
近年來,面對禿如其來的難題,很多人期待用老祖宗的智慧來解決。于是,生姜擦頭皮可以生發等古法妙招,在網上被瘋傳,也帶火...
2020-12-10 15:35:20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