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世界首列!國產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下線 顯著提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12-24 14:47:27

23日,由我國成功研制出的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唐山公司)正式下線。在全球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高鐵貨物快運,顯著提升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

科技日報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這列具有中華鱘骨骼仿生形車頭、銀白紅三色貫通車身的高速貨運動車組,每節車廂側面都有一對2.9米寬、全球最大開度的裝載門,這是高速貨運動車組區別于普通客運動車組最顯著的外觀特征。進入車廂內部會發現,高速貨運動車組沒有車窗,更沒有座椅,車廂內平滑的貨運專用地板上,設有標準的集裝器具。

中車唐山公司副總工程師杜會謙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動車組外皮采用環保水性漆,具有綠色環保,無刺激性氣味、無污染,在長期應用過程中對人體和環境無危害,并且表面細膩、美觀,硬度高、易清潔。

據介紹,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屬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由中車唐山公司牽頭,聯合國內優勢單位開展攻關,經過3年多努力研制成功。

這列貨運動車組有什么特點?

“車頭設計采用仿生學原理,以中華鱘骨骼線形為特征,增大了車頭長細比。”杜會謙說,經風洞試驗證明,該頭型在動感美觀的同時,與既有車型相比大幅降低了運行阻力,貨物單位重量能耗僅為飛機的8%。

這列高速貨運動車組還具備十分“聰明”的大腦。

“可利用大數據分析、云端虛擬配載、精準重量控制和遺傳算法等技術,實現貨物的智能配載和車輛負載的合理分配。”杜會謙說,同進采用無載波脈沖通信(UWB)技術、移動數據網絡及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實現了貨物的精準識別、精確定位和貨物信息的車地交互。

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載重多少?能適應什么溫度?

“適應環境溫度-25℃至40℃,動力配置為4動4拖8輛編組,載重不少于110噸,載貨容積不少于800立方米,載貨空間利用率≥85%。”杜會謙說。

貨運安全最重要的是防火。據介紹,這列貨運動車組還設置了智能火災報警系統,應用多種防火阻燃新材料、新技術,貨倉區采用新型膨脹型防火涂層,防火層使用壽命達10年以上。

杜會謙介紹說,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突破了承載系統、走行系統、智能化裝卸設備、快速裝卸等多項軌道交通貨運快速化關鍵技術,首創高速貨運列車大開度裝載門、標準集裝器譜系化產品及模塊化貨運專用地板等全系列裝卸設備,顯著提升裝卸作業效率,實現了大載重、大容積、快速裝卸及貨物在途管理。

據測算,相較于航空、公路運輸,貨運動車組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小,1500公里的距離5小時內即可到達,具有經濟快捷、智能高效、安全環保等特點。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產業的迅猛發展,物流運輸需求也得到了爆發性增長。在高速貨運動車組及其相關系統的開發研制中,我國首次建立了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構建多種裝卸作業場景下的駁接接口,搭建起高鐵貨運列車設計、制造、運維、檢修的產品全生命周期一體化平臺,成為高速列車智能制造的示范案例。

專家認為,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的問世,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積極響應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打造貨物快捷運輸新模式的重大成果,將進一步優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促進現代物流體系建立,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為全球商貿流通體系發展打造了新的“中國名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世界首列!國產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下線 顯著提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

23日,由我國成功研制出的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唐山公司)正式下線。在全球首次...

2020-12-24 14:47:27

間諜衛星可穿透云層拍出“水晶般清晰”的照片 無視天氣觀測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無論陰晴圓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新衛星可使用雷達在地球任何地方產生高分辨率圖像,并且其強大功...

2020-12-23 15:40:34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發表在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志

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志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于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

2020-12-22 14:07:30

我國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

2020-12-21 15:39:55

山東威海:新技術加持智能新生活 “智慧化改造”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齊魯大地時,山東威海市民宋喜蘭起床了。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是中國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這種最早...

2020-12-18 15: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