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天問一號春節(jié)前后接近火星 探測器姿態(tài)穩(wěn)定

    來源: 解放日報  2021-01-04 14:31:25

記者昨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3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萬公里。探測器姿態(tài)穩(wěn)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后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huán)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根據國家航天局透露的時間,天問一號會在今年春節(jié)前后接近火星,完成整個探測任務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火星捕獲”,只有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后,天問一號才能進入環(huán)火軌道,而后實現著陸火星的計劃。

航天專家表示,如何成功被火星捕獲,是整個任務技術風險最高的環(huán)節(jié),關系整個任務成敗。捕獲過程中,天問一號需要準確地進行點火制動,如果制動點火時間過長,探測器速度下降過多,探測器就會一頭撞上火星;如果制動點火時間過短,探測器速度過快,就會沿拋物線軌跡飛離火星。

更難的是,火星探測器從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能被火星引力場捕獲形成環(huán)繞軌道的機會僅有一次。為確保制動捕獲成功,整個飛行任務中擔任司機角色的天問一號“環(huán)繞器”可謂“技多不壓身”,其打造者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了一系列“利器”,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fā)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

另外,實施近火制動時,探測器距離地球近1.9億公里,通訊時延近11分鐘,地面無法對這一制動過程進行實時監(jiān)控,天問一號需要在自身出現突發(fā)狀況時自主完成相應處理,最大限度保證被火星捕獲成功。

根據計劃,被火星引力場捕獲并進入環(huán)火軌道后,天問一號將于今年5月?lián)駲C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fā)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huán)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huán)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huán)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tǒng)工作正常。記者劉錕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lián)系。

2、刊發(fā)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lián)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天問一號春節(jié)前后接近火星 探測器姿態(tài)穩(wěn)定

記者昨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距離地球約1 3億公里,...

2021-01-04 14:31:25

嫦娥五號副總指揮張玉花: “嫦五”任務如同拍攝太空大片 從“一頁紙”到“嫦五”誕生

2020年底,嫦娥五號探月歸來,我國首次月球挖土任務圓滿收官,舉世矚目。而嫦娥五號的副總指揮張玉花,更是很多航天人心中的...

2021-01-04 14:30:46

揭示深海蛤與共生菌如何和諧共處,維持細胞生長,提供黏液免疫保護

近日,《細胞》子刊iScience在線發(fā)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研究員李超倫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平端深海偏頂...

2020-12-31 16:02:36

服務機器人急需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 服務機器人具備哪些特點?

相對于工業(y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加重視人機交互體驗,用戶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頻繁,要求機器人具備高效的反饋速度,也對包括...

2020-12-31 15:55:55

企業(yè)入局 下一代顯示技術引電視巨頭爭“C位”

在電視領域,無論是早前的PDP(等離子)與LCD(液晶),還是當下的激光、QLED(量子點)、OLED(有機電激光顯示)、Mini Micro LED,新一代顯示技

2020-12-31 15: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