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1億年前螢火蟲就已學會發光抵御捕食者 在線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1-28 16:22:49

盛夏的野外,螢火蟲一閃一滅的光亮,猶如一盞盞神秘莫測的明燈。通常,只有年幼和雌性螢火蟲才發光,這是一種求愛信號。極少數的雄性螢火蟲也用閃光進行防御。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與捷克帕拉茨基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及中山大學合作,從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螢火蟲的一個“老祖先”:白堊光螢科。這一新類群的發現對于研究叩甲總科中生物發光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1月20日在線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在陸生動物中,能進行生物發光的物種以叩甲總科(螢火蟲及其近親)的物種最多。大部分發光的叩甲總科的物種都屬于“螢類”,包括螢科、光螢科、雌光螢科,以及華光叩甲科。

在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華光叩甲科外,螢科、光螢科與雌光螢科的身體均較為柔軟,部分類群的雌性還具有幼態持續現象,這使得這一類群的物種很難保存為化石。除螢科于白堊紀緬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層中有化石記錄外,其他類群此前尚沒有化石被正式報道。

研究人員在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約1億年前)中發現了一枚保存較完好的阿扎白堊光螢雄性標本。白堊光螢的觸角具12節,呈雙櫛狀,與現生的光螢科相似。然而白堊光螢的前胸腹板較發達,鞘翅完全覆蓋腹部,腹部可見腹板6節,與光螢科及近緣的雌光螢科不同。根據其形態特征,研究人員推測白堊光螢可能屬于光螢科+雌光螢科進化枝的基干類群。

“我們發現的化石是比較原始的一類,可以理解為螢火蟲的祖先類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告訴記者。

白堊光螢的第1—3節可見腹板上具有一個淺色明亮區域,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發光器官。而在白堊紀,螞蟻、青蛙、早期鳥類等快速繁盛,它們都是白堊光螢的潛在捕食者。研究人員推測,白堊光螢中的發光器官或許與抵御這些捕食者有關。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1億年前螢火蟲就已學會發光抵御捕食者 在線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盛夏的野外,螢火蟲一閃一滅的光亮,猶如一盞盞神秘莫測的明燈。通常,只有年幼和雌性螢火蟲才發光,這是一種求愛信號。極少...

2021-01-28 16:22:49

新型墨水3D打印出帶活細胞的“骨骼” 相關研究發表學術期刊《高級功能材料》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最新消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陶瓷基墨水,可讓外科醫生3D打印出帶有活細胞(用...

2021-01-28 16:19:27

智能化改造蔚然成風 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在維尚家具生產基地,一塊塊木板獨自來往于工業4 0生產線,自動完成開料、切割以及封邊。在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流...

2021-01-27 16:19:04

航天技術打造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 賦予四足機器人“觀察”與“規劃思考”的能力

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獲悉,該部群智感知創新中心的四足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可實現基...

2021-01-27 16:18:08

光熱療法可“燒死”狂犬病病毒 為后續臨床治療狂犬病提供了新思路

記者25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凌教授團隊聯合該校理學院韓鶴友教授開發了一種基于新型納米...

2021-01-26 15: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