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我國科學家提出四倍體野生水稻快速馴化新路線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2-04 12:12:46

來自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全球首次提出了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的新技術路線。這項研究將使野生稻的馴化過程從數千年縮短到幾十年,甚至更短,并開辟全新的作物育種方向。相關研究成果2月4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志。

“雖然我國在水稻育種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仍然迫切需要新策略來應對未來的糧食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說。

當前的栽培稻是二倍體野生稻經過數千年人工馴化而來,馴化過程在改良重要農藝狀的同時也造成了遺傳多樣的大量丟失。除了二倍體栽培稻,稻屬還有其他25種野生植物,按照基因組特征可以分成11類,包括6類二倍體基因組和5類四倍體基因組。其中,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具有生物量大、自帶雜種優勢、環境適應能力強等特點,但同時也具有非馴化特征,無法進行農業生產。

為攻克培養多倍體水稻新作物的難題,研究人員首次提出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的新技術路線。“我們首先收集并篩選出綜合狀最佳的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底盤種質資源,然后建立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技術體系,再進行品種分子設計與快速馴化,未來將推動新型水稻作物推廣應用。”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余泓解釋道。

按照這條技術路線,研究人員實現了材料收集,攻克了技術瓶頸,成功創制了落粒降低、芒長變短、株高降低、粒長變長、莖稈變粗、抽穗時間不同程度縮短的各種基因組編輯異源四倍體野生稻材料,證明了研究人員提出的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策略高度可行,對未來創制培育新的作物種類具有重要意義。(記者陸成寬)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我國科學家提出四倍體野生水稻快速馴化新路線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

來自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全球首次提出了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的新...

2021-02-04 12:12:46

法國團隊首次為年輕行星稱重 該行星圍繞著一顆新近形成且活躍的恒星運行

在法國天體物理學和行星學研究所和格勒諾布爾行星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科學家帶領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測量了一顆非常年輕的...

2021-02-04 12:11:32

大腦記憶組織核糖核酸位置圖首次繪出 發表在《科學》雜志

據當地媒體報道,一個由以色列科學家領導的以美研究小組,成功繪制出大腦記憶組織中的核糖核酸(RNA)的位置圖,讓人們能以納米...

2021-02-02 14:07:57

人工肌肉智能材料研究獲新突破 在線發表于學術期刊《科學》上

記者1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冷勁松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伙伴,在智能材料之一人工肌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人工...

2021-02-02 14:05:54

首個青藏高原大氣水熱立體觀測網絡平臺建成 結合遙感和數值模擬手段

青藏高原大氣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與周邊地區是如何交換的?科學家告訴你答案。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

2021-02-02 14: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