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5G等成填補數字鴻溝關鍵技術 應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2-25 14:51:50
2020年,世界以更快的速度迎來了數字化轉型,重新塑造了技術在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中的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大流行揭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數十億人仍然沒享有上網這一普遍的權利。
戴爾技術全球首席技術官約翰·羅斯在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稱,世界各地的許多農村和低收入社區,包括大城市地區的社區,缺乏可靠的、負擔得起的互聯網接入;隨著更多依賴互聯網連接的設備和系統出現,這些人將進一步失去享受技術帶來的好處。而另一方面,由電信、云和IT行業共同建設的開放、現代的5G基礎設施可以幫助縮小這一數字鴻溝。
疫情“封鎖”使窮人進一步邊緣化
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調查數據,97%的美國人在城市地區可以獲得高速、穩定的連接服務。在農村地區,這一數字則下降到65%—60%。總體而言,近3000萬美國人無法充分受益于數字時代。
全球前景則更加嚴峻。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一份報告,在發達國家,互聯網普及率為87%,但發展中國家只有47%,不發達國家只有19%。
大流行期間的遠程學習遠未普及,被定義為“貧窮”的中小學生(在美國的K-12義務教育體系下)正遭受數字鴻溝之苦。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貧困學生不太可能擁有上網絡學校所需的設備;7%的貧困八年級學生沒有互聯網接入,而非貧困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1.6%。如果沒有可靠的互聯網,這些經濟不平等將繼續加劇。
去年5月,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稱,隨著全球范圍內的“封鎖”,沒有互聯網接入的窮人們正進一步被邊緣化。
“全民互聯網連接是公平社會的組成部分”
法國技術咨詢公司凱捷稱,從上學到尋找工作再到申請國家援助,疫情期間的封鎖措施已將許多關鍵活動轉移到了網上,同時也使低收入人群更加難以上網。
凱捷首席運營官艾曼·埃扎特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一項基本需求。它不再是可有可無。”
去年7月,在第一份5G展望系列的報告中,世界經濟論壇談到了移動技術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在醫療保健中,提高遠程醫療急診就診次數490%;在社交活動中,在線游戲增長了75%;在零售方面,全球在線交易量增長了74%。4G和5G則是背后的技術支撐力量。
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明確指出,無論是交通和能源、醫療保健和教育,還是制造業和農業,寬帶和5G都為經濟的綠色和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里·埃克霍爾姆認為,疫情告訴我們,連通性已成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更重要組成部分。展望未來,如果我們要從疫情大流行中脫身,并應對氣候變化等更大的挑戰,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利用5G的潛力。
沒有強大互聯網接入的人在學術和經濟上都被甩在了后面。羅斯認為,我們在道義上有責任確保每個人都能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部分。通過早期投資和有針對性的部署,5G可以在當地和國家經濟中創造價值,并為刺激經濟作出貢獻。此外,有了5G帶來的創新,我們可以改變教育和醫療、就業和技能培訓、公民參與公共服務等行業。
“對許多人來說,這場流行病重塑了我們的觀點,即全民的互聯網連接都是公平社會的關鍵組成部分。”羅斯說,“只有當我們不僅讓5G成為傳統電信的責任,而且讓5G成為電信、云和IT行業的共同焦點時,這才是可能的。”
應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
無線技術不再只是對消費者和娛樂很重要;從智能家居系統到自動駕駛汽車,它正迅速成為我們如何連接數字世界中一切事物的關鍵。
本月18日,世界經濟論壇官網發文再次強調了5G技術的重要性。文章稱,數字化必須在經濟的所有領域進行推廣。在后疫情時代,應當將5G視為國民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要創建5G及其將創建的數字生態系統,以刺激經濟復蘇。
建設5G基礎設施是一項龐大的事業,需要大量額外的蜂窩塔和使用軟件定義網絡的新分布式架構。此外,目前大多數地區還沒有5G部署,這種差距可能會加深數字鴻溝并限制創新,甚至限制醫療、教育和交通領域亟須的數字轉型。羅斯稱,為了解決細分問題,我們需要大幅擴大能夠提供5G創新和成果的技術體系。
羅斯認為,首先,我們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設5G系統,擺脫傳統的電信架構,接受虛擬的、軟件定義的、開放的和自動化的技術。其次,還要加強政企合作。政府必須找到通過分擔風險和創造激勵措施來吸引公司的方法,以降低部署的總體成本,防止供應商鎖定,并允許過渡到下一代技術,如6G。
“我一直相信,技術有能力做很多好事,幫助人類繁榮昌盛,實現曾經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技術應該是偉大的均衡器,而不是分裂的根源。要想縮小數字鴻溝,就要以現代和開放的方式讓5G隨時隨地為每個人所用。”羅斯說,“讓我們擁抱2021年造福全人類的革命性技術變革。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讓所有人都享有互聯網接入的權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疫情之下 5G等成填補數字鴻溝關鍵技術 應充分發揮5G連接的潛力
2020年,世界以更快的速度迎來了數字化轉型,重新塑造了技術在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中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大...
2021-02-25 14:51:50
-
AI向真正“智能學習體”邁進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
英國《自然》雜志24日發表一項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美國團隊報告了一類增強學習,可回溯過去、解決復雜任務,真正改善了對復雜...
2021-02-25 14:50:17
-
“超海森堡極限”與海森堡極限的量子精密測量可同時實現 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2月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在量子精密測...
2021-02-25 14:45:49
-
科學家揭示水稻葉形調控新機制 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雜志
葉片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葉子的卷曲度會影響其作用的發揮嗎?記者2月上旬從中國農業科學...
2021-02-25 14:44:11
-
鈉離子電池或成我國能源超車新賽道 新能源新星正在產業化路上加速
日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鈉)、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
2021-02-24 14:40:02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