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高集成神經形態人工視覺光電傳感器問世 《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4-09 16:04:06

記者從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悉,該所與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出一種柔碳納米管—量子點神經形態人工視覺光電傳感器。日,該成果以“面向神經形態視覺系統的柔超靈敏光電傳感陣列”為題,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人工視覺系統的開發,既要重新創建人工系統的靈活、復雜和適應,又要通過高效率計算和簡潔的方式來實現它。目前,人工視覺系統往往采用傳統的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或者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通過和執行機器視覺算法的數字系統連接,進而實現人工視覺功能。

由于傳統的數字人工視覺系統具有功耗高、尺寸大、成本高等缺點,課題組設計并制備了一個1024像素的柔神經形態光電傳感器陣列,其中銫鉛溴鈣鈦礦量子點作為感光層和光生電荷俘獲層,半導體碳納米管薄膜作為電荷傳輸層,二者復合具有良好的柔,能夠均勻的大面積成膜,并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同時,該光電傳感器陣列集成了光傳感、信息存儲和數據預處理等功能,這與生物系統行為類似,實現實時并行處理信息,這對于模仿生物視覺處理的人工視覺系統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此外,研究還首次實現了在極暗條件下響應并完成神經形態強化學的案例。

基于此神經形態光電傳感器,科研人員希望通過電路設計,構建功能更強大的人工神經網絡,模擬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過程,實現對已知數據之間的關聯和特征進行學,從而獲得對未知數據更加強大的處理能力。

(記者 郝曉明)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高集成神經形態人工視覺光電傳感器問世 《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記者從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悉,該所與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

2021-04-09 16:04:06

“中國天眼”全球開放說明了什么 始終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

3月31日起,中國天眼面向全球開放,各國科學家均可提出申請,經審核后使用中國天眼開展觀測和研究。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

2021-04-02 16:07:49

LHCb實驗發現新的奇異粲介子激發態 相關成果3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記者從LHCb清華大學團隊獲悉,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底夸克實驗(LHCb)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奇異粲介子激發態...

2021-04-02 16:06:50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有了“施工圖” 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有了施工圖!4月1日,科技部官網公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

2021-04-02 16:03:19

納米表面聲子首次實現三維成像 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物理研究所聯合法國南巴黎大學固體物理實驗室,首次成功地對納米表面聲子...

2021-04-01 16: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