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時代來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5-06 15:13:52
面向“十四五”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環保產業如何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
“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河。目前,長江流域正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在4月17日于江蘇宜興國際環保中心舉行的第13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暨宜興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教授王超說,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是企業的重要職責,能否保護好長江取決于先進技術和產品,環保產業的興旺發達和持續創新是根本保證,而環保產業標準是技術應用的關鍵途徑,政產學研合作更是標準產生的原動力。
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王超介紹,在全國兩萬多家化工企業中,位于長江沿岸的有近萬家。此外,長江流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也給河口環境和生態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其中,5萬多座水壩、成千上萬的水閘堤壩等,使長江即將變成一條“渠道化”的河流,致使長江流域森林植被破壞、濕地系統退化、庫區富營養化、水環境質量惡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日益突出。
“長江口已成為我國近海富營養化最為嚴重的水域,赤潮發生面積不斷增大。”王超說,因此,要科學規劃長江經濟帶發展模式、生態經濟模式、資源節約模式、低碳環保模式。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任洪強教授看來,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現代化,就必須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加速環保裝備制造走向標準化
“‘雙碳’時代的到來,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這一過程中將有更大用武之地,迎來最佳機遇期。”宜興市委常委、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說,當前,碳減排目標正在逐漸變成具體行動,綠色清潔技術、碳計量服務、碳交易服務、綠色金融體系和綠色基建,都將成為環保市場重要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亟待突破以‘水—生態—人體’健康融合為核心的關鍵技術與裝備難題,來滿足環境衛生的污水處理、環境需求的部分指標控制、水資源利用部分指標控制,以及滿足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健康需求。”任洪強說。
王超提出,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水、土、固等重點領域治理的核心技術標準,長江流域天、空、地同步監測監控技術標準,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標準,污染物去除先進裝置和成套高質量設備標準,各類污染物現場監測傳感器和傳輸系統標準,各類污染物含量檢測分析和化驗儀器的標準,規?;藴驶脱b備化環保企業管控標準,先進理念、設計、制造、產品和施用的標準。
任洪強介紹,環境工程對碳排放的貢獻,涉及水、氣、固等環境要素和產業,目前產業的現狀是體系龐大、非標制造與通用性突出,因此要盡快解決污染防治設備標準化問題,促進環保裝備制造走向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實現全面升級。
任洪強說,我國正在加快環保設備標準化制造與產業創新平臺的構建,今后將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重大技術裝備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設一批環境綜合治理技術集成與應用項目,初步構建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型環保產業體系,以此來滿足自主可控、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和全球治理的產業需求,確保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基本實現的目標。
(記者 過國忠)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雙碳”時代來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面向十四五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環保產業如何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
2021-05-06 15:13:52
-
試水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 率先進行高速測試
不久的將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車輛將馳騁在北京市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的規劃范圍內。繼去年9月設立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
2021-05-06 15:07:42
-
全球最大遙感圖像細粒度目標識別數據集發布 并面向全球公開發布
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空天院付琨研究員團隊和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合作,構建...
2021-04-29 14:49:05
-
“脊椎動物基因組計劃”公布系列重磅成果 有助于回答關于生物學、醫學、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根本問題
脊椎動物基因組研究的核心骨架終出爐——英國《自然》和《自然·通訊》雜志28日發表一系列重磅論文,其中一項研究報告了16個...
2021-04-29 14:44:29
-
首個日冕“篝火”理論模型提出 這些“篝火”是如何形成并被點燃的呢?
據歐洲空間局官網和美國《科學》雜志網站27日報道,中國和德國科學家攜手,通過計算機數值模擬,提出了日冕篝火首個理論模型...
2021-04-29 14:43:08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