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朋友圈里瘋轉的“科學網文”是如何炮制的?——起底“偽科普”虛假醫療廣告
- 來源: 新華網 2018-07-19 08:40:25
題:父母朋友圈里瘋轉的“科學網文”是如何炮制的?——起底“偽科普”虛假醫療廣告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科學研究表明,腎虛分陽虛、陰虛、陰陽雙虛……89%的男人補腎越補越虛。”
“權威專家披露,超過140多種疾病與全身性濕氣有關。”
……
在不少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往往能看到轉發的大量所謂“科學研究表明”文章。開頭都“科普范兒”,充斥高深晦澀的專業名詞、“重量級”專家解讀、“權威”數據援引。然而不久就畫風突變,大肆推銷某種藥品或者醫療器械。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偽科普”式虛假醫療廣告,大多集中于兩性疾病、健康養生等領域,被一些民營醫療機構或商家利用,包裝宣傳其產品或服務。
奇葩“偽科普”廣告泛濫網絡
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幾年,網絡社交媒體流行一種“偽科普”式的廣告,打著科普的幌子,瞄準一些熱衷于養生或者病急亂投醫的中老年人,推行沒有科學依據的偏方或所謂“新科技”醫療產品和服務。
“偽科普”網文都有哪些特點?
——利用日常經驗編織科學神話。“醋泡雞蛋的基礎上加入鵪鶉蛋、大棗、枸杞以及中藥材,經過工藝發酵,能夠治療中風、風濕、偏癱、腦出血、心腦血管疾病等”“很多醫生沒辦法治好的病為什么喝這個可以治好?”……
事實上,該文通過堆砌醫療術語包裝出的“醋泡食品”,在國家有關部門的藥品數據庫里根本查不到相關信息,卻被渲染成“神藥”來宣傳推銷。
——援引國外研究數據顯示權威。記者調查發現,引用所謂國外研究成果是“科普網文”的慣用伎倆。“澳洲癌癥中心調查顯示,22個成人惡性腫瘤中,化療5年后的存活率,澳洲是2.3%,美國是2.1%,不化療存活率更高。”一篇題為《世紀大騙局:癌癥治療的謊言》的文章稱,“癌癥完全不化療要比接受化療擁有更高的成功率”“無數臨床證明,化療效果只有2%到4%。”
記者從國內知名醫學科普網站丁香醫生了解到,這類文章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國外替代醫學網站。所謂替代醫學,是對常規西醫治療外的補充療法。這些網站利用普通民眾對化療的表面認知,比如嘔吐、掉發、發燒等,夸大恐怖效果,推廣其非主流療法。
——以科技術語和國際榮譽吸引眼球。“某某和他的專家團隊發明小分子切割技術,將中藥提純萃取濃縮成膏方……有效成分通過皮膚迅速吸收,能夠有效預防、治療乳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文章稱,“這項號稱領先世界十到十五年的高科技小分子切割技術,目標是世界專利和諾貝爾獎,比爾·蓋茨派特使攜巨資400億美金三次登門洽談合作”。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擁有該項技術的這家公司,在企業登記信息經營范圍內并無藥品生產權利。此外,如此重大的科技突破,竟然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檢索有關“小分子切割技術萃取草本植物外用的方法”,沒有一條匹配論文。
數據不管真假只選有利的,“扒”外國研究論文張冠李戴
據了解,“科普網文”多半出自醫藥公司本身的營銷團隊、廣告公司的專業策劃或是自媒體寫手。
一位廣告公司資深策劃人沈先生透露,有的商家要求用“高大上”的科學研究成果包裝產品,使消費者更加信服。于是,廣告策劃者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手段炮制文章:
一是大數據造假。“微信的很多文章數據水分很大,很多是撰寫者通過搜索百度檢索出來的,有的直接使用,有的會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動。”沈先生說,比如,通過搜索引擎檢索“肥胖人群”,會看到各種不同的數據,有的說是2億人,有的只有幾千萬人,信息紛繁復雜,我們只選擇對產品有利的數據。
二是修改國外研究文獻。“有的直接從國外研究期刊上‘扒’論文,翻譯的時候動動手腳,添油加醋,歪曲觀點或者張冠李戴,把一個某權威機構新出爐的科研成果套在自家產品上,佐證產品功效,反正也很少有人會去查原文。”沈先生說。
三是套用似是而非的醫學理論。記者發現,不少“科普”文章號稱從中醫角度進行宣傳,依靠所謂中醫名家坐鎮。一些醫生表示,由于西醫用藥都是有指征的,有明確嚴格的適應癥禁忌癥,中醫的理念方法相對寬泛、綜合,容易被“科普文”所利用,進行似是而非的虛假信息傳播。
平臺需加強文章審核,相關部門應主動監測有效打擊
虛假醫療廣告推銷的產品,很多對患者的肝臟、腎臟、心血管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章曉璟說,作為一名醫生,虛假醫療最大的危害是延誤了對患者的治療時機。
目前,以這類“偽科普”虛假醫療廣告為代表的互聯網廣告違法案件呈上升趨勢。據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廣告監督管理處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互聯網廣告案件1055件,同比增長9.67%,占全部案件數的72.96%。其中不少“偽科普”其實是真廣告。
“大量虛假醫療、藥品、保健品等廣告假借科普教育的幌子,采用研究文章、患者自述等形式在互聯網上發布,介于信息和廣告間的模糊地帶,一方面逃避事先審查義務,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執法部門監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專家建議,自媒體平臺要對發布的文章加強審核,通過關鍵詞屏蔽、黑名單提醒等方式控制偽科普的傳播。
“相關部門應主動監測這類違法虛假廣告,拓寬舉報渠道,加大懲罰力度。”劉俊海說,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這些不法商家的違法成本,深挖背后的廣告主、經營者和發布者,追究其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此外,專家也建議衛生部門應注重科普宣教和疾病預防,使廣大民眾提高甄別虛假醫療信息的能力。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刷單亂象屢禁不絕 “握手網”“寶寶刷單網”業務十分頻繁
電商平臺對刷單行為的打擊越來越嚴厲,從刷單報價就能看出來,最早刷一單才幾毛錢,現在至少要3 5元到4元。
2018-11-19 10:53:59
-
-
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 中原銀行安陽分行一責任人被警告
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 中原銀行安陽分行一責任人被警告
2018-11-16 09:33:08
-
-
焦作錦潤置業公司無證違規施工 多部門介入調查
位于焦作市一處工地無證施工違建,多方投訴舉報違規施工單位。接到反映后,記者到現場進行了調查,確認該工地有無證施工跡象...
2018-11-14 09:50:13
-
-
住建部公布違法違規房產開發商:萬科融創碧桂園陽光城等房企在列
在住建部公布的名單中,萬科集團、融創房地產集團、陽光城、碧桂園和大華集團旗下公司均在列。
2018-11-14 09:25:40
-
-
雙十一七成受訪者囤貨又后悔 男性后悔比例更高
73 3%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囤貨后又后悔的經歷,男性受訪者比女性受訪者比例更高。
2018-11-13 1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