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政策 > 正文

券商IPO上會拷問41個問題 違規業務整改情況是重點

    來源: 證券日報  2018-06-11 15:32:02

目前仍有18家券商排隊IPO,南京證券、中信建投掛牌倒計時

對于擬IPO券商來說,首發上會接受發審委問詢無疑是跨入A股的一次“高考”。

2016年6月份以來,共有11家券商成功過會。尤其是今年,券商IPO明顯提速,今年前5個月已有中信建投等5家券商密集過會。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這11家券商在上會過程中被發審委共問詢41個問題,平均每家上會券商被問詢約4個問題。對此,本報記者將擬IPO券商上會問詢題目歸納總結,發現有五大特點,其中擬IPO券商過往業務違規行為、經營業績出現下滑趨勢等問題幾乎成為券商必答題。

目前,A股券商股已有30家,另外還有18家券商排隊IPO,券商上市熱潮已然開啟。在從嚴監管和IPO常態化的背景下,優質券商股如何入市,如何為資本市場增加活力,是擬IPO券商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發審會最關注問題:

擬IPO券商過往業務違規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2016年6月份以來,共有11家券商在上會過程中被發審委共問詢41個問題并成功過會,平均每家上會券商被問詢約4個問題。

在過會券商中,以南京證券、長城證券和華西證券3家券商被問詢問題數量最多,均需要回答5個問題,華林證券、中信建投、中原證券和天風證券則需要回答4個問題。這些券商的上會時間多集中在去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亮相以后。此外,華安證券需要回答3個問題,財通證券等券商則僅需要回答1-2個問題即可。

總體來看,發審會提出的41個問題主要集中在業績、業務、風險與合規等5個方面。

首先,發審會對于擬上市券商曾發生的業務風險事件最為關注。11家券商中,有6家券商被發審會問及“相關違規行為及訴訟糾紛是否已整改完畢并披露”、“是否采取了避免類似案件的后續整改措施”或“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完善并得到有效執行”等7個相關問題。近年來,證監會對資本市場亂象果斷亮劍,全面從嚴實施行政處罰,當中涉及擬上市券商的罰單時常成為關注焦點。從監管動態不難看出,違規行為將成為券商登陸A股市場時發審委通過的一大難關。

其二,發審會近幾年對于擬上市券商的經營業績變動、業務結構特點的關注度明顯提升。11家券商中,過半數券商被要求對業績或業務結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情況進行解釋。例如期內營收、凈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等經營指標為何下降,傭金費率長期低于或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原因等。并十分留意這些經營環境的變化是否會對擬IPO券商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其三,擬上市券商與控股股東或子公司的經營范圍存在部分重合。此類問題有6家券商被追問。在股權投資業務開展廣泛的券商中,可能會存在券商與其控股股東或子公司產生同業競爭的情況。例如,一家券商子公司和其控股股東子公司均從事投資業務,且曾共同投資同一項目。對此,發審委曾追問擬上市券商與控股股東之間是否存在同業競爭及潛在的利益沖突,避免存在損害發行人利益的情形。

其四,券商資管計劃、信托計劃等各類產品的運行情況。11家券商中,有5家券商被抽中此類問題。其中包括“結構化主體是否符合最新監管政策規定”、“資管產品收益對券商報告期經營成果的影響如何”、“資管產品發生的較大損失后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等。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擬上市券商的資管業務合規性和潛在風險也成為發審會的關注重點之一。

其五,發行人股權變更程序的合規性和透明性。被該問題“命中”的券商也有5家,擬上市券商在股權變更事宜中,存在尚未完成審批程序的股權變更業務,或存在曾經在股權變更時未履行交易程序等瑕疵的現象,這類問題引來發審會關注。

此外,發行人子公司發生流動性不足、質押回購業務收入大幅增加、董事會、監事會制度是否健全、財富顧問服務是否合規等事宜,也是發審會尤為留意的問題。

除30家已上市券商

還有18家券商排隊IPO

目前,A股上市券商共有30家,2015年以來共有11家券商上市,占近四成。其中,2015年有4家券商上市,2016年有2家,2017年有4家,2018年以來有1家,券商上市數量密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5個月,已有華林證券、南京證券、中信建投、長城證券和天風證券5家券商過會,過會數量已超去年全年總數,其中南京證券、中信建投已進入掛牌倒計時。若這5家過會券商在年內能夠全部成功上市,那么A股券商股數量將在今年年底達到35家。

除此之外,目前還有13家券商正在排隊IPO。其中4家券商已在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申請企業名單中,分別是中泰證券、國聯證券、紅塔證券和東莞證券。其中,中泰證券的審批狀態為“已反饋”,國聯證券和紅塔證券則已進入“預先披露更新”狀態,東莞證券則仍為中止審查狀態。另外9家為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分別為國開證券、華龍證券、德邦證券、國融證券、恒泰證券、財達證券、中銀國際證券、渤海證券和湘財證券。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作如下修改:

2018-08-24 09:03:24

價格戰觸碰“神經”,5G投資待定

價格戰觸碰“神經”,5G投資待定

近日,隨著中國電信發布半年業績公告,三大運營商都已發布了半年成績單。

2018-08-23 09:25:44

小米上市后首份財報出爐

小米上市后首份財報出爐

小米發布上市后首份財報,第二季度小米實現營收452 35億元,同比增加68 3%,實現經調整凈利潤21 17億元,同比增加25 1%。

2018-08-23 09:24:58

央行:宏觀杠桿率趨穩 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宏觀杠桿率趨穩 不搞“大水漫灌”

8月21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央行副行長朱鶴新介紹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關情況。

2018-08-22 09:28:42

余永定:財政政策當如何積極,貨幣政策怎樣避免漫灌

余永定:財政政策當如何積極,貨幣政策怎樣避免漫灌

如果計入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23 57萬億元,負債率就上升至67 26%,債務風險較高,即便如此,中國發行國債依然有一定空間。

2018-08-22 09: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