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 > 觀點 > 正文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水東” 追溯紅色記憶

    來源: 中國日報網  2021-03-23 16:15:07

日,以“建黨百年 紅色水東 太康出彩”為主題的央媒駐豫看太康采訪團走進“好人之城 孝善之鄉”——太康縣。在實地參觀過程中大家以切身體會、耳濡目染的采風活動充分感受到太康歷史的厚重,記錄太康人民的奮斗,追溯太康紅色的記憶。

據太康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黃光遠介紹:“抗戰期間,為建設、鞏固、發展水東抗日根據地,從1938年7月至1945年8月間,水東地區先后有5200余人壯烈犧牲,其中包括4任水東地(特)委書記,且均年齡只有30歲。”

時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鄉村振興發展之年。為了牢記“紅色水東”精神,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2020年春節之際水東革命根據地舊址復原在高賢鄉聚臺崗村工作正式動工。該項目預計2021年6月中旬完工,并于7月1日建黨節前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分為舊址復原區、陳列紀念區、文化旅游區等三個功能區,預計投資3億元,建設面積53.64萬方米。

作為周口市重點工程項目能為周邊百姓帶來什么樣的轉變和發展呢?高賢鄉黨委書記鄭宏為介紹:“通過文旅項目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項目運營后能帶動周邊產業加快和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發展,真正落實鄉村振興。”

據介紹,聚臺崗紅色水東文旅項目建成后將帶動聚臺崗村及周邊鄉鎮經濟發展,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發展。“我家剛蓋的二層小洋樓還沒住人,準備項目運營之后做點民宿、餐飲、零售之類的小生意,在家門口賺錢。”家住項目工地附的聚臺崗村民李丹丹說,李丹丹家中目前主要以種植土地和丈夫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收入,項目建成后李丹丹的丈夫也將返回家鄉經營點小生意。

聚臺崗村村民李丹丹家新建房屋

在距離紅色水東文旅項目工地不遠處的小廣場村民們議論紛紛對項目的建成都十分期待,今年77歲高齡的趙隆茂曾任聚臺崗村生產隊長,從小便聽村里老人對的水東革命精神口口相傳,他表示項目建成后將義務為游客講述當年的崢嶸歲月。

據了解,紅色水東文旅項目統籌整合豫東文化資源,以水東地委革命舊址復原為亮點,交出“紅色聚臺崗、英雄聚臺崗、魅力聚臺崗”新名片,展示革命老區新變化、新成就。在百年偉大夢想新征程中,實現新目標、新作為、新擔當,把復原工程建設。

成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有影響的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注:圖片由李培勝授權使用)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水東” 追溯紅色記憶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水東” 追溯紅色記憶

近日,以建黨百年 紅色水東 太康出彩為主題的央媒駐豫看太康采訪團走進好人之城 孝善之鄉——太康縣。在實地參觀過程中大...

2021-03-23 16:15:07

如何破解農村特困老人“養老難” ?中央駐豫網絡媒體主題宣傳采訪團走進太康

如何破解農村特困老人“養老難” ?中央駐豫網絡媒體主題宣傳采訪團走進太康

走進水東地委革命舊址復原工程現場,現場聆聽紅色革命精神;深入敬老院和各個居村聯養點,與老人嘮家常,話幸福。這兩天,新華...

2021-03-23 16:08:03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引擎” 鄉村振興的根本在于產業振興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引擎” 鄉村振興的根本在于產業振興

我父親當時是一名船工,主要負責給地委運輸糧食和士兵。 77歲的趙隆茂老人講述起他與水東的故事,滿懷深情。1941年7月至1942...

2021-03-23 15:59:46

中央駐豫網媒走進“好人之城”  感受太康好人

中央駐豫網媒走進“好人之城” 感受太康好人

太康縣劉莊村容村貌 人民網霍亞平攝三月,鮮花盛開。走進太康縣楊廟鄉后店村,一幅新時代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這里庭前...

2021-03-23 15:52:17

特困群眾如何妥善供養? 河南太康“五養”模式解憂愁

特困群眾如何妥善供養? 河南太康“五養”模式解憂愁

太康縣高賢鄉醫療護理型養老院內,老人們在用才藝講述當代的好生活。人民網霍亞平攝在這里吃住可得勁,鄰居都是三里五村,咱...

2021-03-23 15: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