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名城:“六朝古都”南京有了新名片 新型研發機構架起成果轉化橋梁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1-30 15:16:39
提到南京這座城市,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而現在,南京又多了一張新名片:創新名城。
一年前,南京動員部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并發布2018年“1號文件”《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一年后,2019年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南京舉行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再次發布“一號文件”聚焦科技創新工作。
同時,南京也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科技創新成績單,令人刮目相看。
“要讓大家今后在國內外,只要提到南京,就知道這是一片創新的熱土,只要提到創新,就想到南京。”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要讓創新成為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最顯著的城市標識。
科技型企業登上創新主場
1905年,德國電化學家尤利烏斯塔菲爾提出了著名的“塔菲爾公式”,揭開了電化學動力學的序幕。
2018年,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在一家以塔菲爾命名的公司里,一條條智能化流水線源源不斷地“吐”出一個個黑色“小匣子”——電芯。
“目前,我們的能量密度在235Wh/Kg,一次充電,巡航里程可達500多公里。2020年達到300Wh/Kg。充電是很多車主都擔心的,我們目前可以實現12分鐘快充80%,實驗室數據顯示6分鐘充滿電,比在加油站排隊加油還快。”公司副總經理姚世鏡說。
這家建設投產僅用了4個月的公司,全年呈現“滿跑”狀態,訂單已經排到了2019年。
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2018年南京凈增高企1282家,是上一年的8.7倍。
在2018年高企培育工作中,南京市取得了全省“四個第一”,即:新申報高企數增幅、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數、獲得省級高企培育資金以及當年新增高企數四個方面位列全省第一,實現了南京高企發展的大幅跨越和最好成績。
一系列看似不能克服的困難、不易達到的指標、難以完成的任務,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創新的路徑中得到破解。這些都源于系統的頂層設計:“121”戰略明晰了目標和定位,一號文件形成了支撐和保障,“十項工程”推動了落地和落實,市場化機制激發了創新動力和創業活力。
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說,目前創新名城建設已進入關鍵期,希望企業家、科研單位負責人和科技人員,主動對接政策、深入研究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搭上南京創新驅動發展這班快車。
新型研發機構架起成果轉化橋梁
2017年底,高翔辭去南京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職務,作為一名普通教授出資,成立了人源化模型與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高翔和他的團隊占股80%。
一年下來,該研究院孵化出4家企業,營業收入達4669萬。脫離了體制束縛,團隊創新潛力得到極大地釋放。
南京擁有高校53所,在校大學生83萬人,國家級研發平臺120多個,兩院院士82人。但是,多年來龐大的科教資源并未轉化成驅動創新的火車頭。如何將科教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南京亟須破題。
“南京創新資源不少,但關鍵是缺少激活和撬動。”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說。
為了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南京按市場取向制定政策,讓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扶持對象以企業和高端人才為主,新型研發機構以企業化落地為主,科技服務以中介機構提供為主,人才和項目以市場決定為主,創新投入以社會資本為主。
2017年9月起,南京聚力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力推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把加快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作為突破口。
“政策要求人才團隊持大股,讓研發機構完全成為‘自己的公司’。”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等6名院士按照這一“架構”,自籌資金組建了南京增材粉體材料研究院。一年來,已有3名諾貝爾獎得主、55名國內外院士來南京創新創業。
有別于傳統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按混合所有制組建,就像一只可持續孵化創新企業的“老母雞”。以江北新區為例,40家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和引進企業163家,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力引擎。
政府不沖在一線,但在政策獎補、環境培育、優化服務方面給出“大紅包”:政府出資收益最高50%獎勵人才團隊;對運營好的新型研發機構,最高獎勵500萬元;對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最高獎勵50萬元。這一頂層設計,把科研機構、科技中介、社會創投全都激活了。
15個高新區“擰成一股繩”
支付寶的刷臉支付,用手勢“控制”空調的溫度,用語音“指使”機器人干活……這些已經并不陌生的人工智能技術,就來自南京新港高新園。目前,這里已聚集人工智能企業80多家,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
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小米科技華東總部、有品線上線下全國總部、網易有道江蘇總部、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地處南京河西的建鄴高新區,最閃亮的“標簽”是什么?無疑是由各路創新型企業總部匯聚而成的強大“朋友圈”。
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在南京,最年輕的江北新區卻有雄心壯志,要打造一座未來城。臺積電(南京)公司12 吋晶圓項目已正式量產, 14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涵蓋產業鏈上下游;先聲藥業、綠葉思科等生命健康領域各類企業700 余家集聚在此,還有一批基因龍頭企業在江北新區創業。
2017年11月,南京對全市83個產業園區進行整合,形成15個高新園區。瘦身整合一年來,15個高新園區規模不減、質量提升,高新園區已日漸成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排頭兵。
2018年,南京市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比重超75%,規上高新技術制造業產值占全市的91%;規上高新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市的73.31%。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國高新區最新綜合排名中,南京高新區在全國157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由原來的27位上升到20位。
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121推進辦專職副主任陳為生介紹,接下來,南京將構建“一圈雙核三城多園”的總體布局,進一步把全市高新園區和科教資源“擰成一股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創新名城:“六朝古都”南京有了新名片 新型研發機構架起成果轉化橋梁
提到南京這座城市,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而現在,南京又多了一張新名片:創新名城。一年前,南京動員部署建設...
2019-01-30 15:16:39
-
-
國電電力擬轉讓新能源資產 去年光伏發電量同比減少 促進公司產業結構調整
1月28日,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公司)發布公告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國電寧夏太陽能有限公司(...
2019-01-29 15:33:55
-
-
春節出境游旺季來臨 美元換匯熱度升高 創半年來新高
作為傳統的旅游旺季,隨著春節假期臨近,出境游的熱度也在不斷升高。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北京市多家銀行網點獲悉,由于...
2019-01-29 14:53:56
-
-
寧夏貧困發生率降至3% 預計減貧11.5萬人
記者從27日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獲悉,2018年,寧夏啟動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易地扶貧搬...
2019-01-29 13:58:07
-
-
全球航運業利潤或將保持五連漲 國際航協對市場整體謹慎樂觀
油價的變化讓2018年的航運業跌宕起伏,燃油附加費在2018年上調3次后又在2019年歸零。為了提高營收,各家航司在輔助收益方面的...
2019-01-28 1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