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頻被問責 “董責險”漸熱
- 來源: 北京商報 2019-06-06 13:59:21
隨著市場調查處罰案例增多、索賠金額增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給高管戴上“將軍的頭盔”,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以下簡稱“董責險”)投保積極性增加。北京商報記者最新梳理發現,年初至今,滬深兩市共有11家上市公司對外公告稱要給高管投保責任保險,其中,有公司計劃投保保額上億元;更有公司“一口氣”計劃投保三年。值得一提的是,董責險雖可以保障被保險人因不當行為引發的部分風險,但并不為故意欺詐“買單”。
董責險漸熱
董責險,顧名思義,主要承保因公司董事及高級職員的失職等不當行為、過失與疏忽風險,而導致首次遭受賠償請求所導致的損失,其中包含公司因賠償請求(有價證券賠償請求和不當雇用行為賠償請求)所遭受的損失。
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發現,今年初至今,滬深兩市共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關于為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投保責任保險的公告》,紛紛表達為高管投保董責險的意向。
5月15日,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傳媒”)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購買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的議案》。為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保障公司及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權益,根據《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有關規定,公司擬購買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
從具體的責任保險方案來看,投保人是粵傳媒,被保險人是該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責任限額為每年2000萬元,保費為每年50萬元(具體以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數額為準)。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為提高公司董監高的積極性,保障董監高的穩定,博雅生物擬連續三年為全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每年保額不超過1億元的責任保險。
神州高鐵、山東墨龍、福耀玻璃、巨石股份、易見股份、數知科技、東江環保、格力地產、常山北明在內的9家上市公司也先后發布公告透露要為高管投保董責險,投保年限在1-3年不等,保額在1000萬-1億元之間。
巨額罰款倒逼公司投保
上市公司年報里面都有如下“重要提示”:“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本報告所載資料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人及連帶責任。”
近年來,高管說錯話、干錯事給上市公司造成動輒百萬甚至上億元損失的案例頻現。
數據顯示,2009-2018年,上市公司被投資者提起民事索賠事件有326件,索賠金額超過55億元,索賠人數超過75000人。從數量上看,索賠事件大概占A股上市公司總量的10%,已經不再是所謂的小概率事件;從金額上看,索賠金額從2013年的約10億元暴漲到2018年的55.4億元。
平安產險高端責任險事業部副總經理張秉政表示,當前資本市場,日常危機及維權越來越常態化,強監管、嚴執法成為主旋律,巨額維權成為投資者的常規手段。
格力地產便表示,投保責任險是為降低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正常履行職責可能引致的風險以及引發法律責任所造成的損失,為其購買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有利于保障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權益,促進責任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促進公司發展。
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巨石股份和福耀玻璃。如福耀玻璃認為,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職過程中可能因經營決策、 信息披露等原因而面臨經營管理風險和法律風險。
“不單單是給參保人分散風險,在投資者層面,董責險能夠提高訴訟的積極性,發揮股東對董事的監督作用;從公司治理的角度,有利于引入保險公司的外部監督,優化公司的內部經營管理。因此,很多投保董責險的企業更多地將其看做是一項管控公司治理風險的咨詢服務,先行防范的作用大于事后賠付。” 某外資險責任險和特殊金融險負責人表示。
不為故意欺詐“買單”
董責險為高管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過失或疏忽等不當行為“買單”,但需要注意的是,董責險雖可以保障被保險人因不當行為引發的部分風險,但并不為故意欺詐“買單”。例如,某財險公司的“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條款中列明,對被保險人事實上的不誠實、欺詐行為不負賠償責任。
那么如何界定行為是“故意欺詐”?某公司責任險負責人表示,往往需要依據法庭判決,有的公司通過法院終審司法裁決確定,或當事人自己承認。例如上述條款里明確,上述除外責任僅在其事實經判決或裁決確認后,或被保險人承認相關行為屬實后才能適用。
此外,董責險投保市場漸熱也難掩蓋該險種投保率低。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約有90%的公司都會選擇購買董責險,而國內購買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僅占10%左右。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我國董責險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董事信托責任沒有很好地建立。往往一些信托責任落實比較好、法律比較健全的國家地區,其董責險的投保率會比較普及。
同時,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建議,應加強國內公司和個人的“雙罰”制度,支持發揮股東集體訴訟等對上市公司及其董事高管的追責方式的作用。另外,依賴公司法和監管機構對公司董監高職責的更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及重要決策的記錄要求,從而方便追究個人責任。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上市公司頻被問責 “董責險”漸熱
隨著市場調查處罰案例增多、索賠金額增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給高管戴上將軍的頭盔,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以下...
2019-06-06 13:59:21
-
消息:今年三大國際指數擴容A股 全年有望吸引5000億元資金
今年國際指數紛紛宣布對A股擴容,業內人士認為,明晟、富時羅素、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均已宣布納入A股,2019全年將吸引5000億...
2019-06-06 11:41:28
-
首批3家企業今日上會科創板 二三批公司影子股現身
6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工作正式啟動,首批共3家上會的企業分別是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和天準科技。此外,第二...
2019-06-05 15:22:47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調81個基點 中間價報6.8903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 8903,較前一交易日下調81個基點。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6月5日銀...
2019-06-05 15:12:48
-
香港保監局發布數據:首季內地訪客新造保單128億港元 占比較去年下滑
日前,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公布2019年首季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香港毛保費...
2019-06-05 1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