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穩中求進
- 來源: 經濟日報 2019-12-31 16:59:38
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穩中求進,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要“穩”。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要“進”。企業應通過競爭,加強技術進步和產品進化,提升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產銷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下降36.9%和43.7%,這已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第5個月連降,且降幅呈擴大之勢。由于去年12月份產銷基數較高,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實現不了年初預計的目標,還可能變為負增長。
對此,業內不少人憂心忡忡。一些借此否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聲音又開始甚囂塵上。筆者以為,越是在這樣的艱難時刻,越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要求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那么,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才能實現穩中求進呢?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要“穩”。國際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在產業孕育和興起初期,政府對其通過一定補貼加以培育是很有必要的。但隨著產業逐步成長成熟,補貼最終要退出,實現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應當看到,雖然財政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但退坡的幅度和節奏也很重要。與過去平均每輛新能源汽車補貼額下降15%左右不同,2019年下半年,中央財政補貼退坡50%,并且取消了地方補貼。退坡幅度之大,遠超企業降成本的速度,以至于部分企業不得不采取“控虧”措施,放緩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投放。與此同時,此前發布的使用環節非財稅支持政策,大部分地方政府并沒有真正落實,這也使得消費者體驗不如預期,購買意愿不強。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已成為當前汽車產業變革的新趨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有效緩解我國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更是加快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然而,由于技術的不成熟,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遠不如傳統燃油車,短期內指望新能源汽車完全靠市場驅動并不現實。現在新能源汽車七成銷量之所以來自限購城市,就很能說明問題。因此,要保持相關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避免產業大起大落。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要“進”。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扶持和企業不斷努力,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具體到企業的產品,仍存在價格高、續航短、充電難等問題。財政補貼政策對培育新能源汽車初級市場是有效的,但若長期執行,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癥”,喪失技術開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也容易出現低水平盲目擴張的問題,這也是我國決定在2020年之后,財政補貼全面退出的初衷。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過程中,企業更應通過競爭,加強技術進步和產品進化,提升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沒有企業的競爭,就沒有產業的進步。回溯全球汽車百年歷史,既是一部市場競爭史,更是一部技術創新史。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唯有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創新,通過掌控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培育出比燃油車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創造出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商業模式,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快訊: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穩中求進
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穩中求進,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要穩。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要進。企業應通過競爭,加強技術進步和...
2019-12-31 16:59:38
-
消息:北京正式啟動 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
12月30日,北京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啟動活動在亦莊舉行。當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向申請載人測試企業百度...
2019-12-31 16:55:46
-
快訊:發力STEAM教育 中科院旗下首個“MINI科學院”落戶福州
12月26日,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科教創新專委會在福州聯合舉辦牽手未來—中國青少年STEAM+人工...
2019-12-31 16:53:09
-
紅包來了!基金本月撒出178億元“賀歲紅包”
臨近新年,公募基金派發賀歲紅包毫不手軟,12月以來已累計分紅近178億元。其中,偏股型、股票型基金分紅47億元,達四季度單月...
2019-12-30 17:11:57
-
最新消息!新時期新思路新監管 引領基金業行穩致遠
2019年是公募基金行業的豐收之年: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1萬億元,基金分紅總額突破1千億元,基金數量首次突破6000只,基金規...
2019-12-30 17: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