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腫瘤AI大數據實驗室秀“內功” 方便患者就醫問診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2-28 15:23:46
“利用計算機視覺看懂病歷、影像;通過病歷結構化、知識庫、知識圖譜判斷病情;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實現與病人溝通。”在2月27日舉行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與騰訊公司共建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新聞發布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吳炅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該實驗室的核心技術。據悉,該實驗室為國內首家針對腫瘤專科的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復旦大學、微軟(醫利潔)、飛利浦醫療、云知聲、聯眾、柯林布瑞等國內外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將參與其中,旨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智能化的腫瘤預防、診治和研究中心。
“實驗室將以計算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瞄準大數據平臺與自然語言處理、精準醫療、計算機視覺、腫瘤知識庫、AI智能助手等五大‘靶點’,涉及包括臨床科研平臺搭建、結構化病歷與質控管理、高危人群腫瘤早篩、精準預約、患者隨訪管理等十大場景的具體應用。”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介紹,自然語言處理、AI智能助手的開發,可實現人與系統直接語音對話,便捷患者就醫和醫療信息收集,而腫瘤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是腫瘤專科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的基礎。
AI醫療方便患者就醫問診
“人工智能在腫瘤醫院可以做什么?腫瘤醫院和騰訊公司在醫療AI和大數據領域已經有很好的研究和應用基礎。2017年,醫院在全國首推基于電子就診卡的全流程掃碼就醫服務模式。患者只需在微信上辦理一張電子就診卡,便能在‘掌間’實現精準預約、網上掛號、線上繳費、報告查詢等多項功能。”吳炅介紹說,此舉大大減少了患者排隊等候時間。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已經有15萬余名患者通過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辦理了電子就診卡,覆蓋了全國32個省區市159個城市;現在微信日均掛號量已接近醫院門診掛號總量的30%。
基于醫院“電子就診卡”平臺,騰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力,提供針對腫瘤醫院的精準預約、用藥助手、腫瘤智能問答等解決方案,助力互聯網+醫療發展,方便患者、惠及患者的溢出效應極為顯著。
按需就診 實現醫療資源精確匹配
以往,緊缺的優質醫療資源與疑難雜癥如何相互匹配這一問題難求解,如今人工智能給出答案,并成為醫院門診管理的有效探索。腫瘤醫院嘗試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精準預約,目前已覆蓋15種常見腫瘤疾病,疑難重癥患者在人工智能幫助下,可找到最合適的專家。這一做法有效打擊了“號販子”,實現患者和專家的“精準匹配”,讓那些真正需要專家診治的患者無需等候數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讓“按需就診”的理想照進現實。
截至目前,精準預約已為每位患者平均節省2.5小時的就診時間,患者掛專家號的等待時間已經平均減少7.4天,到診率提高了7%。專家門診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5倍左右。
除精準預約以外,在騰訊提供的AI大數據的支持下,腫瘤醫院陸續上線用藥助手、腫瘤智能問答等服務。其中,用藥助手已具備42種常見腫瘤藥品知識庫,為復診患者提供腫瘤藥品的智能查詢及藥師監管下的智能用藥指導服務,提升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未來,該醫院將以AI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為新的起點,在腫瘤精準醫療方向深入研究,整合臨床和多組學大數據,利用AI引擎構建腫瘤智能診療系統,為腫瘤患者提供個體化精準醫療服務。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國內首個腫瘤AI大數據實驗室秀“內功” 方便患者就醫問診
利用計算機視覺看懂病歷、影像;通過病歷結構化、知識庫、知識圖譜判斷病情;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實現與病人溝通。在2月27日舉行的...
2019-02-28 15:23:46
-
-
海量未知星系現身 射電望遠鏡立新功 LOFAR尋星有絕招
如果說銀河系是一座巨大的島嶼,宇宙間是否只有這一座孤島呢?自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證明了銀河系并非宇宙唯一星系時,便給...
2019-02-28 15:21:19
-
-
扭一扭 二維材料變身人工量子平臺 可實現對單個激子的精確捕捉和操控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系統,通過堆疊、扭曲兩種二維材料,即可實現對單...
2019-02-28 14:28:56
-
-
航天信息技術助力智慧檢務工程建設 開展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設置的國家科技重點專項
近日,兩高一部重點專項面向減假暫和跨部門涉案信息共享的司法協同技術研究及系統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
2019-02-28 14:26:30
-
-
中國科學家首次用新方法預測出大批拓撲材料 并建立拓撲電子材料在線數據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一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快速計算晶體材料的拓撲性質的新方法,并用此方法在近4萬種材料...
2019-02-28 1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