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非多點開花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9-03-19 14:13:54
149名
一手抓科研合作,一手抓人才培養,已招收非洲留學生149名
17次
與非洲國家教育機構開展人才交流培訓,主辦各類培訓班和研討會17次
2018年12月3日至10日,“一帶一路現代高值農業技術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尼亞總部舉辦。
這是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首次在非洲舉辦青年科技人員培訓班。來自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10個國家的40余名學員參加了培訓。中國技術專家現場傳授雜交水稻技術與發展、高產栽培技術與玉米耕作等先進農業技術。
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在境外建設的第一個大型綜合性科教機構,經過5年多發展,中心已成為中國與非洲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監測、現代農業示范等領域開展科技合作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中心一手抓科研合作,一手抓人才培養,設立獎學金招收非洲各國留學生來華學習,目前已招收非洲留學生149名。同時積極與非洲國家教育機構開展科技人才交流培訓,已主辦各類培訓班和研討會17次,為非洲地區13個國家培訓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180余人次,組織國際學術會議9次,參會人員千余人。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在華留學生托尼說,研究中心在肯尼亞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平均產量是當地常規品種的4至5倍,選育試種的甜高粱和玉米等也有較高水平增產,“這些成果為今后水稻在肯尼亞大規模種植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
保障糧食安全是許多非洲國家發展和關注的重點,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在這一領域不斷研究突破。中國一些農業企業已在非洲推廣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為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種子“本土化”問題,中心著重研究適合當地水土氣候等條件的農作物種子,且所有研究領域都邀請非洲留學生和大學教授參與。除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葡萄在肯尼亞的種植也取得了零的突破。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監測與遙感基礎數據平臺、病原微生物調查與疾病防控,是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合作科研的重要領域,都是針對非洲的特點和難點問題所做的具有長遠意義的基礎性研究。
科研人員在埃及伊蚊吸血策略及其免疫抑制毒素促進寨卡病毒傳播機制、買麻藤類植物全基因組破譯等多個課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從非洲常見藥用動物或有毒動物中識別了多種具有藥物潛力的生物活性分子,許多已獲準開發成抗腫瘤藥物、新型抗感染藥物、抗腦缺血藥物等。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科技援非多點開花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149名一手抓科研合作,一手抓人才培養,已招收非洲留學生149名17次與非洲國家教育機構開展人才交流培訓,主辦各類培訓班和研...
2019-03-19 14:13:54
-
-
自主可控方得網絡安全 更好保障我國網絡安全
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必須實現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的自主可控,需要在質量測評、安全測評的基礎上增加自主可控測評。網絡安...
2019-03-19 13:53:24
-
-
時間“倒流”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實現 逆轉了“時間之箭”的方向
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道,由美國、瑞士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科學報告》雜志撰文稱,他們首次借助一...
2019-03-18 14:01:47
-
-
我國建成首套應用于南極地區的新能源微網供電系統 更加綠色、高效、可持續
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中國電科中電力神子集團抓總研制的南極泰山站新能源微網供電系統近日已完成安裝、調...
2019-03-18 13:57:52
-
-
解放快遞小哥 “刷臉取件”來了 源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突破
不用掏手機,也不用輸入驗證碼,只要掃掃臉,就能從快遞自提柜取出包裹,刷臉取件時代來了!菜鳥網絡日前宣布,國內所有帶攝像...
2019-03-18 13: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