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科技支撐 氣象精準服務惠及國計民生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12-11 15:39:49
1949年12月8日,中國氣象局的前身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70年,凌云志不改。從21人的延安清涼山氣象訓練隊到如今十余萬之眾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從觀測預報服務業務基礎薄弱到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以服務國防為主到走入尋常百姓家……70年新中國氣象事業史波瀾壯闊,蕩氣回腸。
西藏那曲市,1965年,陳金水和同事們在海拔4800米的安多,一鎬一鎬平整出一個標準氣象觀測場,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安多氣象站。
“零下27攝氏度的夜里,背上刺疼,翻身一看,被褥和床板已凍在一起。在常年被白雪覆蓋的地方開展氣象觀測,我們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陳金水老人,回憶起當年仍印象深刻。
70年光陰,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僅有的101個臺站到如今建成10747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全國鄉鎮覆蓋率達96.6%,數據傳輸時效從1小時提升到1分鐘。
在太空,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云氣象衛星,目前有7顆在軌業務運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具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風云二號H星,成為氣象服務‘一帶一路’的主力衛星,對沿線國家臺風、暴雨、森林草原火災等監測發揮了重要作用。”張鵬說。
從以手工繪制天氣圖為主,到以數值預報為主、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人機交互一鍵式發布預報預警;從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到自動化、客觀化、定量化的預報分析方法……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預報預測技術不斷跨越升級。1949年7月,第6號臺風“格羅里亞”在我國東部沿海肆虐,江海堤岸多處決口,造成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百姓傷亡。
2014年7月,超強臺風“威馬遜”登陸廣東湛江,帶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狂風暴雨。但根據精準預報,創造了“零死亡”的防臺風奇跡。近年來,我國臺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穩定在70公里左右,各時效預報全面超過美國和日本,達國際領先水平。
不僅是臺風預報,降水、雷電、霧—霾、沙塵等預報預測準確率也整體得以提升。有數字為證,全國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 “如今,我國已建成了精細化、無縫隙的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能夠發布從分鐘、小時到月、季、年的預報預測產品。”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王建捷說。
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閱兵儀式萬眾矚目。70年前的這一天,新中國首批氣象預報員守護開國大典精彩呈現。每一次重大活動精彩呈現的背后,都有氣象的“身影”。而這背后,依靠科技、創新不止,正是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成功的底氣之源。
每一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都是大量最新科技成果投入實踐運用的探索創新,是對我國風云氣象衛星、新一代天氣雷達、數值天氣預報、人工影響天氣等眾多領域科技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對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全面檢驗,更是中國氣象從追趕國際到與先進并跑的側寫。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快訊:科技支撐 氣象精準服務惠及國計民生
今天,新中國氣象事業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經過50年的發展,風云氣象衛星也從最初依賴國外到如今服務全球,作為其中一員,...
2019-12-11 15:39:49
-
消息:利用光纖網絡實現量子信息傳輸更近一步
人們通常認為,量子技術利用了統轄粒子行為的量子力學原理,其過于脆弱而無法與我們日常常用的電子設備共存。但據物理學家組...
2019-12-11 15:36:01
-
消息:3D打印出柔性防護鎧甲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0日發表的一項材料學最新成果,科學家3D打印了一款全新合成聚合物鎧甲,這是用一種以海洋軟體動物...
2019-12-11 15:34:48
-
互聯網時代 中國這樣打假:執法監管用起新技術
在我們的生活中,打假是一個經常被討論到的話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打假?答案當然是使用高科技。從知產保護科技...
2019-12-11 14:25:53
-
消息:人臉識別國家標準瞄準這些方面
現階段制定國家人臉識別技術標準的難點,主要在于如何對所制定的標準進行測試驗證,確保標準的落地。近日,全國信標委生物特...
2019-12-10 14:30:15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