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數據迅速生成戰斗力 云服務助力新藥研發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03-20 10:28:46
位于湖南湘潭高新區的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此前一直生產非醫用防護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該企業通過湖南省藥品監管局綠色應急通道檢測、審批,獲得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資質,預計可日產3000套。 新華社發(陳思汗攝)
2月4日,工信部發出倡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倡議書中提出,盡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快速推動產業生產與應用服務;優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測序、疫苗/藥物研發、蛋白篩選等藥物研發攻關。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各行各業概莫能外。防疫戰是科學家和病毒的硬碰硬,而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力量,正在病毒研究、防控手段、疫苗研發、疫情信息傳播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共同爭取防疫戰的勝利。
3米之外就能測體溫
為了在非常時期協助城市管理實現無接觸感應、高效率通行、高溫智能預警,2月2日,位于北京北部的綜合交通樞紐清河火車站,落地應用了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能在1分鐘內讓逾200人同時通過單通道并實現體溫檢測。曠視AI測溫系統也已經在海淀政務大廳和海淀區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通過優化解決方案,即便往來者帶著口罩帽子,也能實現快速篩查,識別誤差在0.3℃以內,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系統的智能疑似高熱報警帶寬可達到1秒15人,且一套系統可以部署16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管控。一線工作人員數量減少,被感染的風險也隨之降低。
當前,疫情防控面臨醫療資源高度緊張、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例如核酸試劑盒已處于“緊平衡”狀態,大量輕癥患者并未出現明顯癥狀,需要影像學診斷補位。1月28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指導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正式上線。系統基于CT醫學影像,通過從新冠肺炎患者CT片中提取定量參數,可對其肺炎嚴重程度進行自動量化評估。醫生對一個病例進行常規手動量化評估需要5至6個小時,利用AI系統只需要幾分鐘。
云服務助力新藥研發
云計算的算力支持對于病毒基因測序、疫苗研發等必不可少。1月29日,阿里云宣布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已成功分離病毒,疫苗研發和藥物篩選仍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新藥和疫苗研發期間,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大規模文獻篩選和科學超算工作。云服務可以提供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篩選等工作,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周期。
2月3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騰訊云依托云計算能力,構建了統一標準和數據共享的數據治理體系政務云平臺,提供包括實時動態、預防、自查及提供就醫指引等服務,為加強科學防疫做貢獻。
大數據讓你我相連
作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票務平臺,12306擁有海量的旅客出行數據,疫情發生后,12306快速啟動應急機制,利用實名制售票大數據優勢,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級防控機構,提供確診病人車上密切接觸者信息。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所所長朱建生介紹:“列車上如出現確診或疑似旅客,我們會調取旅客的相關信息,包括車次、車廂及近一段時期乘坐的車次,以及同乘、同購、同行旅客的信息,比如席位前后3排的人員,與其同一訂單購票的人員,我們會進行信息分析提取,然后提供給相關防疫部門進行后續處理。”據悉,目前已累計提供200余批次的信息。
相比17年前的SARS,互聯網尤其是大數據的作用在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最新疫情動態信息、各路專家解疑答惑、社交媒體上的患者求助和認證、多平臺防疫科普直播,以及普通人的守望相助,大數據的身影無處不在。募集物資、對接需求、講述自己的經歷,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能離得開數據。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人工智能大數據迅速生成戰斗力 云服務助力新藥研發
位于湖南湘潭高新區的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此前一直生產非醫用防護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該企業通...
2020-03-20 10:28:46
-
疫情之下 國之重器迎難而上、穩步推進
3月14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全球最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啟動相關科研前的保障工作。疫情期間,忙碌的不只AG600。...
2020-03-20 10:24:31
-
為風云衛星打造精準“刻度尺” 獲得更加精準的定標數據
記者3月1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我國計劃發射的風云三號E星日前完成定標試驗。此次試驗流程更為復雜、工作時間...
2020-03-20 10:16:13
-
分析:有了5G,我們還需要專網嗎
2020年,5G網絡建設進入快車道,公共通信網絡(以下簡稱公網)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飛速發展。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較于各大運營...
2020-03-19 11:32:34
-
快訊:2020年央視春晚將實現4K、VR直播
記者20日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獲悉,今年央視春晚將突出多項科技創新應用,更好適應全媒體時代觀眾的收看需求。中央廣播電視總...
2020-01-21 16:56:47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