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線上教學做到“眼睛里放光” 應改進的方向是什么
- 來源: 光明日報 2020-04-28 17:18:55
如何讓老師和學生們面對著機器,卻仍能始終如一地保持教和學的熱情,值得我們深思。
線上教學大體有兩種形式,錄播和直播。對于錄播課程,教師授課過程一氣呵成,聽課學生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暫停也可以反復收看,同時也可以讓更多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對于直播課程,保持了已有班級授課的基本模式,教師借助技術平臺,將以往的線下課堂教學轉為線上進行,授課對象還是本班學生,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平臺的互動功能與學生交流。
當前線上教學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
疫情期間,本人連續跟蹤近百節中學數學課堂,切身感受到在硬件設備準備不充分、平臺技術掌握不熟練、在線教學資源比較匱乏等諸多問題之外,線上教學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對于錄播課程,教學內容以單元教學或專題教學為主,教學目標大多基于課程標準,并結合相應的考試要求。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教學過程聚焦重點內容和典型問題。為了使受眾群體最大化,這類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某個具體年級。而同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差異很大,如何保障不同認知基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此類課程的最大問題。
對于直播課程,在線教學中,老師通過平臺的互動功能,利用技術可以快速地收集學生作答信息,幫助老師及時準確了解學生情況。但在課堂學生人數多時,老師給的題目只能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呈現,因為學生沒有辦法快速反饋更多信息。比如數學當中的復雜符號和圖形等信息學生不會上傳,所以老師必須將復雜問題分解,以便于學生回答。那么,課程改革中提倡的開放性問題、探究性問題以及結構不良問題該如何在這樣的課堂中實施?此外,在線教學中,老師能得到的信息主要來源于愿意分享的學生,并且對于題目的作答情況也是只知道結論,不清楚過程。常規的課堂教學中,當學生作答時,老師可以及時觀察學生的作答過程,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問題,并給出及時反饋。
當前線上教學應改進的方向
當前線上教學反映出的這些深層次問題,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筆者認為均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通過“立體化”設計,為在線教學提供質量保障。授課過程立體化。錄播課程中,對于一個問題,可以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講解內容,比如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要對背景材料中的某些概念或信息進行詳細說明,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擴展內容等,也可以通過鏈接的形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學生根據實際需要點擊收看。對于直播課程,由于學生固定,授課教師比較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要設計一定的提問、小組討論等互動交流環節,增加學生“出聲”“出鏡”的機會,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儀式感,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正在上課”。
授課前后立體化。課前指導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本節課需要具備的知識基礎,如果學生忘記了,可以提前預習,提高學生聽課效率。課后要有作業,幫助學生明確應達到的學習目標。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最好安排教師答疑,這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授課學生為以往班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班級活動、小組合作研討以及“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尤其對于課堂上不愛表達、不愛交流、比較沉默的學生,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對于出現的具體問題及時提供幫助指導。這樣即使線上教學,師生不能真正做到面對面交流,也讓學生感受到“我在集體中”。
二是通過技術發展,為教學提供更專業的服務。作為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都需要技術支撐。目前,很多在線教育平臺的基本功能和結構大體相似,下一步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向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習題的呈現、信息的收集等還受制于技術,有的平臺功能多但使用復雜;另一方面,據PISA測試結果分析:大力投資信息和通信技術用于教育的國家和地區,學生在閱讀、數學或科學方面的成績沒有明顯改善,技術在彌合優勢學生和弱勢學生之間的技能鴻溝方面幫助不大。因此,還需要專業人士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深入研究,究竟什么樣的技術能對教育教學有怎樣的幫助。
三是通過理論實踐化,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理論體系從課程、教學到評價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這些教學改革的要求,線下教學時很多教師缺少相應的教學實踐,缺少可以直接利用的資源,缺少相應的學習經歷。面對線上教學的實際需求,信息技術如何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提供支持,一線教師迫切需要具體的可操作可模仿的典型實踐案例。教學方式的變化勢必帶來評價方式的改變,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形成性評價,還需要通過教師培訓等系列相關活動,使一線教師真正理解和掌握并運用到實踐中,真正做到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如何讓老師和學生們每天面對著機器,始終如一保持教和學的熱情,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劉春艷,系北京教育學院數學系教授)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讓線上教學做到“眼睛里放光” 應改進的方向是什么
如何讓老師和學生們面對著機器,卻仍能始終如一地保持教和學的熱情,值得我們深思。線上教學大體有兩種形式,錄播和直播。對...
2020-04-28 17:18:55
-
明天起廣州地鐵進站乘車須“亮碼” 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市民可提前打印紙質版攜帶備用
明天起,廣州地鐵進站乘車必須出示粵康碼或穗康碼,在安檢測溫環節同時進行。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市民可提前打印紙質版攜帶備...
2020-04-26 16:47:23
-
城際軌道:新空間蘊藏新機遇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當前,新型基建熱潮興起。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會進一步推動城際軌...
2020-04-26 16:35:10
-
中國專利“含金量”越來越高 專利密集型產業穩定增長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績——專利密集型產業穩定增長、《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就將生效、PCT國...
2020-04-24 16:46:15
-
新生兒攜帶抗體或有個體差異,能否為寶寶筑起健康屏障
新冠肺炎孕婦治愈后分娩,送給寶寶的一份重要禮物也許就是新冠病毒IgG抗體。4月8日,內蒙古唯一一位感染新冠肺炎孕婦治愈近兩...
2020-04-23 16:34:26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