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療救助箱里要放好這些物品 共筑公共衛生應急屏障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06-08 16:07:19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頭疼腦熱,通常家里也會自備一些常用藥。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酒精的稀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對口罩、消毒用品等相關醫療物品的儲備。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倡導全社會形成健康消費觀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勵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包含口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箱。我們有4億多家庭,大家都要有救治、自救物品儲備的觀念和習慣。
為何國家相關部門要特意鼓勵家庭儲備醫療救助箱?醫療救助箱通常應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存放?有哪些注意事項?
共筑公共衛生應急屏障
“每個人都能在公共衛生防御戰線中發揮作用。政府鼓勵家庭儲備醫療救助箱,旨在引導民眾突遇緊急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時建立應對能力,提高生存質量,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關注急救科普知識,科學實施健康自我管理。”5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胡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儲備醫療救助箱,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馬建龍認為,較大災害發生后,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必要的醫療救助箱可以為家庭成員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物資保障,受災成員可以在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被掩埋在坍塌建筑物下方的幸存者很可能在72小時之內得不到任何救助,如何撐過這72個小時至關重要。如果事先備好醫療救助箱,則可大大提升幸存者獲救的概率。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醫療救助箱也能幫助家庭成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磕磕碰碰的“小煩惱”。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人們愈發意識到儲備諸如家庭急救包等急救醫藥物品的重要性。在馬建龍看來,家庭儲備的應急物資是由政府、社會與家庭三方面組成的防災減災物資儲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科學防范意識一旦推廣普及,不僅會給“小家”筑起一道應急屏障,也可能會帶動廠商對相關應急物資儲備的關注,并把相關應急物資作為企業日常生產的組成部分,為整個國家、社會的衛生防御筑牢“堤壩”。
三類物品必不可少
“家用醫療救助箱里通常應包括三類物品:應急藥具、應急物品和應急工具。”胡濱說。
“應急藥具分為應急藥品和相關的醫療用具。”馬建龍告訴記者,應急藥品通常應包含退燒止痛藥、抗感冒藥、抗腹瀉藥、老人兒童的止咳化痰藥物等常用藥,救心丸等急救藥,以及根據家庭成員身體狀況適量儲備的處方藥。處方藥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和儲備。
馬建龍提到,相關的醫療用具往往包括:消毒用具,如酒精濕巾、碘伏等,這些醫療用具能夠對創口進行初步消毒殺菌;醫用材料,如紗布、三角巾、創可貼、繃帶,則可以進行簡單包扎。
“有老人和兒童的家庭,還可以儲備適量醫用彈力繃帶。”胡濱補充道,火災、地震等重大災害事件發生時,老人和兒童可能更易受到傷害。而彈力繃帶相較于普通繃帶,對創面敷料的固定、限制肢體活動的效果更佳,更利于創傷的愈合。
應急物品方面,胡濱提到,儲備清單上可增加飲水、食物、重要證件及相關信息等。保證飲水供應,應盡量選擇瓶裝水,食物可選擇保質期較長的壓縮餅干等。重要證件則包括家庭成員的身份信息、需要強調的病史及其他相關治療信息。
“應急物品也可根據日常需求自行選擇,但總體來說,應以易儲存、易攜帶為主要原則。”胡濱說。
應急工具方面,除了寧吉喆提倡的口罩等物品之外,胡濱、馬建龍還列舉了逃生工具、求救聯絡工具和生存救助工具。同時,可自備厚毛巾,火災發生時澆水弄濕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濃煙;還可自備雨衣,不僅能夠遮風擋雨,還能起到夜晚御寒的作用,避免受涼而引起感冒、發燒。
馬建龍說,這些物品基本上可以從商店、藥店或線上電商渠道購買到。日前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對原發布的《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以下簡稱《應急儲備清單》)內容進行了調整、豐富和完善,適當增加了個體防護用品,提出了《應急儲備清單》的擴充版,公眾可根據該清單自行購買相關物品,豐富家用醫療救助箱。
應半年定期整理更換
醫療救助箱收納著很多應急物資,這就意味著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常用。救助箱如何存儲?多長時間更換一次?放置在何處?這些都是學問。
“由于箱內存有藥品,我們應將其置于陰涼、干燥處。”馬建龍表示,如果藥品是單獨包裝,則可根據保質期定期更換,如非單獨包裝,藥品一旦開封,其有效期將大大縮減,換言之,不到保質期限也應提前更換,否則會影響藥效。非一次性用完的液體藥品,如碘伏、眼藥水等,開封后有效期約為一個月;非單獨包裝固體藥品開封后有效期略長些,但也建議在3—6個月內用完或更換未開封的新藥。
兩位專家皆表示,除了藥品,口罩、棉簽等過濾病毒、消毒殺菌的醫用材料,如非單獨包裝,一經開封也建議在3—6個月內更換一次。因此,醫療救助箱應至少每半年整理、換新一次。還應盡量保證能觸手可及,最好是放在床邊或屋內顯眼處,不建議放在柜子深處、床箱內等位置。
“不難看出,家用的醫療救助箱與醫護人員常用的急救藥箱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專業急救藥箱往往包括注射器械和一些急救藥品,如強心、平喘解痙等藥品。事實上,二者最大的不同還是在于使用者的專業性問題。”馬建龍強調,醫療救助箱的部分物品實屬常用物品,功能多樣,可操作性強,但也有一些物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醫療知識。在沒有醫生和護士等專業人士的看護下,若想科學規范使用這些物品,公眾需要在生活中進行相關科普知識儲備。
哪些物品使用前需要進行一定培訓?胡濱舉例,醫用彈力繃帶包扎時應從肢體遠端開始包扎,逐漸向近心端纏繞,包扎時松緊應適度,過松和過緊都不利于傷口愈合。《應急儲備清單》提到的滅火器、專業呼吸面罩等也需要日常的專業知識積累。
記者了解到,國家應急管理部官方網站的科普板塊中有很多自救互救常識,公眾可自行學習。關于專業醫療設備或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也可通過醫療機構或消防網站等正規渠道獲取。(記者 于紫月)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家庭醫療救助箱里要放好這些物品 共筑公共衛生應急屏障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頭疼腦熱,通常家里也會自備一些常用藥。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酒精的稀缺給人留下了深...
2020-06-08 16:07:19
-
懸棺葬習俗關聯哪些特定族群 古DNA技術能否一窺真相
現代科學證明,DNA可以存在幾十萬年以上。古DNA技術就是從古生物化石或遺跡中提取DNA并測序,有望揭示人類起源、演化和遷徙之...
2020-06-02 14:43:43
-
依托數字化轉型打造“重要窗口” 效率高、顯智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杭州海關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要求,主動作為,迅速統籌...
2020-05-27 15:35:10
-
用好海量知識產權 激活轉移轉化市場是關鍵 合理測算設定量化指標
近日,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繼續在全國選擇若干重點城市,支持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希望經過三年時間,在重...
2020-05-27 15:11:24
-
消息:助力把握AI時代風口 華夏人工智能ETF聯接正在發行
人工智能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病區管理、流行病學調查、藥物研發、輔助醫療診斷等。業內人士認為,不僅是抗疫,...
2020-05-26 15:35:05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