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新基建”開始加速前進:萬物互聯下筑牢工業互聯網安全防線

    來源: 大眾網  2020-07-21 14:39:01

當前,“新基建”開始加速前進,工業4.0、物聯網加速普及,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這一領域也正成為一片極具增長空間的藍海。近日,發力工業互聯網安全的北京六方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方云”)再獲數千萬元融資,由中科科創和拓金資本聯合投資。

中科科創謝勇表示,六方云是中科科創在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要布局?,F在,工業信息安全行業正處在上升期,市場空間非常具有想象力,業內廠商都處在產品不斷迭代更新、跑馬圈地的初期階段,未來一定會催生出新的工業信息安全的上市公司。六方云團隊在信息安全行業有近20年的工作經驗,將IT+OT安全進行了有效融合,提供相對完整的工業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并且成功地將AI技術應用在工業信息安全領域,這是毋庸置疑的發展趨勢。

拓金資本王若晶表示,網絡安全是拓金持續看好的投資方向之一,在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行業正處于合規全面落地及技術要求更新的黃金投資時點,其中工業互聯網安全將伴隨智能制造與萬物互聯的發展背景成為增長潛力巨大的細分方向。

5月26日,六方云正式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安全架構白皮書》,其核心目的是以工業互聯網安全參考架構來凝聚產業共識與各方力量,指導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創新和產品解決方案研發,助力工業互聯網從概念走向落地,引導工業企業在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同時實現安全保障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與同步實施。

目前,六方云的產品服務已經涉及石油石化、水利電力、燃氣水務、軌道交通、船舶港口、鋼鐵冶煉等多個行業。六方云深入研究各大工業領域的生產運行場景,針對于不同行業提供的需求,用盡可能標準的產品組合予以解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當前,工業互聯網在改變生產方式和產業生態的同時,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工業互聯網包括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然而,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網絡安全防護發展尚處起步階段,較多采用傳統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和設備構建安全防護體系架構,整體安全解決方案還不成熟。在工業生產中,原有的舊技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誤報率高、檢測率低等安全難題。新型的人工智能技術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傳統安全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

面對這一系列的挑戰,一位“退隱江湖”三年的行業老兵,決定再次“出山”。2018年2月,任增強創立了六方云。作為一家技術領先的“新安全”公司,六方云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工控安全、網絡安全和大數據安全相關技術,仿生人體免疫系統,針對工業互聯網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云安全和態勢感知安全,提供“主動防御”產品和解決方案。

談到自己的這次重新“躬身入局”,六方云創始人兼董事長任增強說,“人的成就感在奮斗中產生,雖然休養了三年,還是覺得奮斗讓自己更快樂。其次,我在安全行業已經做了19年,我深切的感受到,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未來20年的核心可能都是物聯網安全,基于這兩點,再加上我對企業管理還有些經驗,所以決定整理一下,重新開始。”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新基建”開始加速前進:萬物互聯下筑牢工業互聯網安全防線

當前,新基建開始加速前進,工業4 0、物聯網加速普及,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這一領域也正成為一片極具增長空間...

2020-07-21 14:39:01

新方法造粉末復合材料效益能提高30% 相關研究發布在最近的《冶金家》上

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在石墨、焦炭、聚合成分的基礎上,制造粉末復合材料的新方法,有助于減少原子能、航空...

2020-07-14 15:19:40

仿生“彩虹色套裝”點亮分子多彩世界 此項研究工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多色系熒光蛋白,被廣泛應用于分子世界的精準動態成像。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在新型仿生熒光多肽...

2020-07-14 15:17:44

在氣候談判中占據主動,我們要有原創評估模型 克服后發劣勢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公開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溫度已較工業化前上升了1 1℃。同時,《自然》期刊發表的文章稱,如果我們按...

2020-07-14 15:14:01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3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68 3萬件,授權21 7萬件。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國內(不...

2020-07-10 14: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