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檢測到太陽碳氮氧循環產生中微子 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0-11-26 14:58:32
英國《自然》雜志25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太陽次要聚變碳氮氧循環所產生中微子的首個直接實驗證據。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人類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重要線索。
恒星的能量來自氫到氦的核聚變,這通過兩個過程發生: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前者只涉及氫氦同位素,后者靠碳氮氧催化聚變。
其中,質子-質子鏈反應是與太陽大小類似的恒星的主要能量產生方式,約占全部生產能量的99%,這一點已得到廣泛研究。但研究碳氮氧循環更具有挑戰性,因為通過這種機制產生的中微子,每天只比背景信號多幾個而已。
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內,博瑞西諾合作組織正致力于研究極其罕見的中微子相互作用,這一聯合研究項目組由來自意大利、法國、德國、波蘭、俄羅斯、美國等多國研究人員構成。
此次,他們報告檢測到了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期間發射出的中微子,且具有高統計顯著性。他們使用的是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高靈敏度的博瑞西諾檢測器。該儀器由一個大約18米高的容器組成,其中裝有254噸液體,當液體中的電子與中微子相互作用時,液體會閃爍發光,更為明亮的閃光表明能量更高,則更有可能是來自碳氮氧循環產生的中微子。這一檢測器能夠排除或解釋大部分的背景噪音源。在最新的研究中,團隊表示,出現的結果代表了迄今第一個關于碳氮氧循環的直接實驗證據,證明碳氮氧循環貢獻了1%左右的太陽能量(符合理論預測)。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可以確定恒星中碳氮氧的豐度。據信,碳氮氧循環對質量大于太陽的恒星的能量生產具有更大的貢獻。了解恒星中重量大于氦的元素的豐度(即金屬性),有助于我們了解不同恒星的主導能量來源。
在論文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哥布里爾·奧萊比·格恩表示,博瑞西諾合作組織的工作讓人們能夠更進一步地全面認識太陽和大質量恒星的形成,其或將為科學界定義未來幾年這個領域的研究目標。
(記者張夢然)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首次檢測到太陽碳氮氧循環產生中微子 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
英國《自然》雜志25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太陽次要聚變碳氮氧循環所產生中微子的首個直接實驗證據。...
2020-11-26 14:58:32
-
使用數字人民幣安全嗎 推出后紙鈔會停止供應嗎?
近日,金融密碼杯2020全國密碼應用和技術創新大賽頒獎在蘇州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競賽指導委員會主席范一飛及評審指導...
2020-11-26 14:57:56
-
互聯網生態衍生多樣文化圈 獲得自我文化認同感
因為喜愛漢服而研究中國古典文化,又或者著迷劇集情節加入語C圈……隨著我國互聯網生態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群正在網絡...
2020-11-26 14:55:39
-
三大拐點確定 電子行業發展總體勢頭向好
電子行業單季度歸母業績情況今年以來,電子行業市場需求雖受疫情影響,但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等為核心的創新周期...
2020-11-26 14:54:48
-
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專家呼吁加強跨學科交叉合作 有效貫通學科鏈、創新鏈與產業鏈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
2020-11-25 15:20:49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