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聊天、設計網頁 GPT-3:迄今最“全能”的AI模型 入選2021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05 14:56:23
GPT-3模型無疑是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最火爆的話題。它能寫小說、與人聊天、設計網頁,堪稱迄今為止最“全能”的人工智能模型。
這一模型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1年“十大突破性技術”。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錫鵬表示,GPT-3代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新的技術突破,改變了機器學習模型的范式。GPT-3不使用微調的方式,而直接給模型輸入一些例子,通過這些例子改變模型的內部狀態,生成所需要的答案,這種創新非常接近于所謂“人的智能”,也就是研究人員一直追求的通用人工智能。GPT-3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大的算力以及大的數據達到一定的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人工智能OM研究中心主任趙天成介紹,GPT-3展示了人工智能一種新的范式:未來可能有一個通用的人工智能底座,或許一個普通的研發人員也可以實現低成本的落地應用場景。
但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直言,這個強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被看作“暴力美學”和“富人的游戲”,并沒有被認定是“算法的勝利”。“這是因為單個GPT-3模型訓練所消耗的算力花費高達50萬—2000萬美金。不僅是GPT-3,其他各類人工智能應用背后都有強大的人工智能算力支撐,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成為了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2019—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明確了算力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可以說,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未來算力指數有望成為衡量數字時代經濟發展活力的關鍵指標。
人工智能算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前沿計算水平,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算力領跑全球,據《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能算力的增長支出中近50%都來自中國。
張東表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發展關鍵時期,面臨著基礎研發投入與產業創新協同、產業落地等方面的調整。
“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入仍然以大型互聯網、人工智能企業為主,一些公共算力基礎設施大多還是以傳統科學計算為主。”張東說,“單純依靠部分企業建設的算力平臺適用面有限,需要把人工智能算力平臺作為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來投資,才能滿足我國產業智能化的重大機遇發展。”
(記者 崔 爽)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寫小說、聊天、設計網頁 GPT-3:迄今最“全能”的AI模型 入選2021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GPT-3模型無疑是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最火爆的話題。它能寫小說、與人聊天、設計網頁,堪稱迄今為止最全能的人工智能模型。...
2021-03-05 14:56:23
-
加速升級供應鏈,汽車產業“芯”事背后有啟示
汽車芯片供應緊張,令全球汽車制造商有些頭疼。近日,福特、豐田等多家車企均公開表示,將通過減少生產來調節產能,以應對芯...
2021-03-05 14:54:11
-
應對數字貨幣挑戰 我國走在世界前列
貨幣是現代經濟、金融的核心要素,數字貨幣是應用數字技術的一種新的貨幣形態。毫無疑問,數字化將徹底改變傳統的支付和貨幣...
2021-03-05 14:52:53
-
《科學》雜志公布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 它只用了200秒就完成了超算6億年的計算量
2020年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制的76個光子的量子...
2021-03-04 14:08:17
-
人造肉,下一個風口?“形神”與真實肉類越來越接近
據美國媒體2月25日報道,麥當勞宣布與美國人造肉龍頭企業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達成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超越肉類公司將...
2021-03-04 14:04:32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