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馬杰代表:我國已經成功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是嫦娥五號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

    來源: 光明網(wǎng)  2021-03-08 14:25:05

“‘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是嫦娥五號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所屬25所自主研制的微波雷達,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階段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黨委書記馬杰表示,我國已成功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微波雷達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遠距離測量的唯一手段,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當軌道器、上升器相距約100km時,微波雷達開始工作,不斷為導航控制分系統(tǒng)提供兩航天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shù),并進行雙向空空通信,兩航天器根據(jù)雷達提供信號調整飛行姿態(tài),直至軌道器上的對接機構捕獲、鎖定上升器,成功完成交會對接。

在此過程中,微波雷達是“千里眼”,也是“順風耳”,既提供超高精度多維測量信息,又可實現(xiàn)兩個航天器之間的雙向通信,使交會對接更精準、更可靠,確保一次成功、萬無一失。

“此前的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中,我國航天器在地軌道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都應用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微波雷達,五戰(zhàn)五捷的表現(xiàn)足以證明,我國已成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馬杰說。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在距離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軌道,測控環(huán)境更復雜,難度更大。為應對此次艱巨任務,微波雷達完成了多項技術創(chuàng)新,攻克了測量通信一體化、相位干涉儀距離測角、大寬角度高精度測量等關鍵技術,整體技術水達到國際領先。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以“首先捕獲、穩(wěn)定跟蹤、精確測量、可靠通信”的完美表現(xiàn),見證了嫦娥五號的“太空牽手”之旅。

馬杰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xù)實施。圍繞月球探測主題,中國航天已規(guī)劃確定了包括四次任務的探月工程四期。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將進一步優(yōu)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規(guī)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發(fā)的空間產品將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并積極爭取新的應用領域。(光明網(wǎng)記者宋雅娟)

【免責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wǎng)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wǎng)客服聯(lián)系。

2、刊發(fā)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lián)系本網(wǎng)客服。

閱讀延展

馬杰代表:我國已經成功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是嫦娥五號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

‘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是嫦娥五號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所屬25所自主研制...

2021-03-08 14:25:05

人工智能: 把根扎牢才能遍地開花 人臉識別、刷臉支付

AI作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正結合新一代應用場景,深刻重構人類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并持續(xù)...

2021-03-05 14:58:23

寫小說、聊天、設計網(wǎng)頁 GPT-3:迄今最“全能”的AI模型 入選2021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GPT-3模型無疑是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最火爆的話題。它能寫小說、與人聊天、設計網(wǎng)頁,堪稱迄今為止最全能的人工智能模型。...

2021-03-05 14:56:23

加速升級供應鏈,汽車產業(yè)“芯”事背后有啟示

汽車芯片供應緊張,令全球汽車制造商有些頭疼。近日,福特、豐田等多家車企均公開表示,將通過減少生產來調節(jié)產能,以應對芯...

2021-03-05 14:54:11

應對數(shù)字貨幣挑戰(zhàn) 我國走在世界前列

貨幣是現(xiàn)代經濟、金融的核心要素,數(shù)字貨幣是應用數(shù)字技術的一種新的貨幣形態(tài)。毫無疑問,數(shù)字化將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支付和貨幣...

2021-03-05 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