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新型“雙高”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獲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30 16:38:16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常用的電化學儲能器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在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出具有與鋰離子電池類似搖椅式工作機理的電池—超級電容器混合儲能器件,并通過電極容量和動力學“雙匹配”策略,器件能量和功率密度實現了“雙高”。

據介紹,該儲能器件的能優于以往報道的具有搖椅式構型的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混合儲能器件,同時也優于電極容量或動力學不匹配的其他混合儲能器件,為“雙高”混合儲能器件的構型設計和電極優化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傳統鋰離子電池受限于遲緩的體相反應,功率能較差;超級電容器利用快速的表面過程存儲電荷,能量密度較低,這兩個“種子選手”并不能滿足對能量和功率密度都有較高要求的應用場景。

以往,研究人員主要使用電池型負極和雙電層電容型正極,但基于此構建的器件構型充放電過程所需的離子由電解液提供,導致電解液用量大,其能還受到電池型電極和電容型電極之間極不匹配的電荷存儲容量和電極動力學的限制。

吳忠帥介紹,他們選取了具有本征鋰離子插層贗電容質的正交五氧化二鈮為負極,鎳鈷鋁三元氧化物(NCA)鋰離子電池材料為正極,讓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穿梭,構建了搖椅式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混合儲能器件。

該器件中,正負極皆擁有來自氧化還原反應的高容量,但納米結構應用于高壓正極,可能會帶來非活表面重構以及不穩定的電極/電解液界面等問題。為此,研究團隊構筑了三維導電網絡,以協同降低充放電過程中的內阻和極化,最終使正負極具有高度匹配的容量和倍率能。(記者郝曉明)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新型“雙高”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獲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常用的電化學儲能器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在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

2021-03-30 16:38:16

宇宙初期爆發的光畸變揭示稀有黑洞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

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2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發現,天文學家團隊在數千個γ射線暴中尋找引力透鏡,最終利用宇宙早期的...

2021-03-30 16:36:21

海上85天!遠望5號船完成太平洋上3次測控任務返回母港 安全航行1.8萬余海里

出航85天后,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29日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自出航以來,遠望5號船連續...

2021-03-30 16:34:24

我國科學家發現地幔深部超離子態含水礦物 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的多家合作團隊,使用理論計算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首次發現了地球深部地...

2021-03-29 15:11:42

“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計劃在行動 豐富應用場景

以5G、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和承載底座,在拉動有效投資、促進信息消費和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

2021-03-26 14: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