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受離子轟擊縮小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30 16:43:01
通過年輪,我們可以判斷出樹木的年齡;通過牙齒,我們可以判斷馬、象和鯨等大型動物的年齡;那么,石頭的年齡,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裂變徑跡定年法是把“利劍”。
3月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的快重離子加速器、美國阿貢實驗室原位離子輻照等大科學裝置,并將離子加速器與透射電鏡相連,該所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在高能離子轟擊下半徑縮小、長度變短的完整過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為了更精準地限定巖石的年齡,進而分析解讀地球和生命的演化,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把“利劍”。
上世紀60年代,國外科學家將核物理中的裂變徑跡引入到地質、地球化學領域,利用核物理中的裂變產生的核徑跡進行定年。如今,裂變徑跡定年法已經成為巖石年齡測定和熱歷史分析的重要方法。
所謂裂變徑跡,是指礦物中微量鈾-238自發裂變后,高速運動的核子在礦物中產生長度大約為20微米的損傷痕跡。在光學顯微鏡下,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經化學蝕刻放大后的裂變徑跡。
那么,為什么裂變徑跡可以限定巖石的年齡呢?
論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李偉星解釋道,裂變徑跡具有“退火”特性,也就是當地質環境受熱時,損傷恢復,徑跡縮短、密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據此便可限定巖石形成的時間和溫度歷史。“這是判定巖石年齡及熱史分析的基本假設。”李偉星強調。
然而,有科學家在2005年推測,在鈾-238和釷-232衰變所釋放的高能粒子轟擊下,裂變徑跡的數量會變少或長度會變短,這種非熱輻照引起的退火現象會使裂變徑跡測量年齡偏年輕,直接影響裂變徑跡定年法在板塊、地形及盆地演化分析中的廣泛應用。
“由于該推測一直缺乏實驗證據的支持,是領域內頗具爭議的科學問題。”李偉星說,爭議的核心是熱退火和輻照退火都可能阻礙蝕刻液在裂變徑跡中前進,導致裂變徑跡蝕刻長度縮短,而常規蝕刻方法無法區分這兩種退火。
為此,研究人員巧妙設計實驗,將透射電鏡與離子加速器相連,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在高能離子轟擊下半徑縮小、長度變短的完整過程。
這一創新方法不需要蝕刻徑跡,就可以直觀地研究裂變徑跡的輻照退火效應。同時,原位離子輻照可以在不加熱條件下進行,解決了蝕刻方法無法區分輻照退火和熱退火的難題。
李偉星表示,該研究是典型的學科交叉研究,涉及材料與核工程、地質專業,對地質學、石油勘探等科學實踐應用中利用裂變徑跡準確限定巖石年齡、提高熱歷史分析精度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陸成寬)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我國科學家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受離子轟擊縮小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通過年輪,我們可以判斷出樹木的年齡;通過牙齒,我們可以判斷馬、象和鯨等大型動物的年齡;那么,石頭的年齡,我們怎樣才能知...
2021-03-30 16:43:01
-
第四代新建材碳匯板集多重功能于一身 實現了產業化、輕量化、高值化建設灌木花卉碳匯系統
3月27日,國家重點專項課題城市土壤及堆場揚塵生態覆蓋材料與裝備研發績效評價會召開,會上透露了一種數字化植物生態支持系統...
2021-03-30 16:39:15
-
新型“雙高”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獲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常用的電化學儲能器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在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
2021-03-30 16:38:16
-
宇宙初期爆發的光畸變揭示稀有黑洞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
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2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發現,天文學家團隊在數千個γ射線暴中尋找引力透鏡,最終利用宇宙早期的...
2021-03-30 16:36:21
-
海上85天!遠望5號船完成太平洋上3次測控任務返回母港 安全航行1.8萬余海里
出航85天后,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29日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自出航以來,遠望5號船連續...
2021-03-30 16:34:24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