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擬于2024年前后著陸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返回 開展后續詳細論證工作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4-25 14:57:35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曉月球的更多奧秘。4月24日,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中,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工程師胡浩透露,嫦娥六號任務擬瞄準2024年前后,以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開展采樣返回和探測為目標,開展后續詳細論證工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可以作為人類進入深空的前哨戰或者試驗場。”
自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以來,“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多個探測器尋夢太空。隨著2020年嫦娥五號將月球的土特產“月壤”成功帶回“家”,中國探月工程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
“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使命的背后,也給它的后繼者們開拓出一片更看廣闊的宇宙空間。
胡浩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已經于2017年完成了主要產品的研制。2019年4月18日,航天局對外發布了“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搭載合作機遇公告”,以“堅持創新、天地統籌、科學可行、成果可見”為原則,經分析篩選將法國氡氣探測儀、俄羅斯和中國聯合申請的月表水冰賦存研究裝置、瑞典的月表負離子探測儀和意大利的激光測距角反射儀等4個載荷列為初選項目。
“通過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開展月球相關資源勘察、科學研究和科研技術驗證,將促進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胡浩介紹,目前國家航天局正在倡議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打造解決空間科學問題、有效利用月球資源、發展地月經濟圈的基礎設施和共享平臺。
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科學家們對后續的月球探測充滿期待。“如果能在月球上布設一些探測器,就可以長期、穩定、大尺度、實時監測地球。月球還有很多資源,例如太陽能、氦-3、鈦鐵礦、水,很可能會成為地球資源的后備庫。”胡浩說。
在他看來,月球也是人類邁向深空的支撐點和深空探測技術的演練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想在地球上找一片凈土進行天文觀測,除了南極,選擇不多。所以在地球觀測外太空,難度較大。但月球沒有大氣,特別是背對地球的一面,是觀測外太空的理想位置。這有可能讓我們花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多成果,但這還需要技術支撐。”胡浩說,科學家們也在展望未來,希望能在月球表面建立外太空觀測站、實驗室、物資轉運站、人類活動基地等,一旦在月球表面安置了生產設施,就可以利用這一運輸通道將月球上生產的物資運送到太空或返回地球。當然,這些還都需要科研論證和科學技術的支撐。(記者 金鳳 張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嫦娥六號擬于2024年前后著陸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返回 開展后續詳細論證工作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曉月球的更多奧秘。4月24日,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中,國家航天局...
2021-04-25 14:57:35
-
美國“龍”飛船載4名宇航員抵達國際空間站 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
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在經過近一天飛行后,于24日飛抵國際空間站并與之順利對接。據美國航天局介紹...
2021-04-25 14:56:23
-
今年風云家族將再添兩星 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探測能力
4月24日是中國第六個航天日,今年的主題是揚帆起航逐夢九天。從夸父逐日到嫦娥奔月,自古以來,逐夢九天、探索太空一直是中國...
2021-04-25 14:54:43
-
國產6納米EUV工藝5G處理器7月上市 為物流、交通、制造等行業的智慧化轉型賦能
作為5G產業鏈中最重要的技術環節之一,5G芯片的研發和制造一直備受全球關注。在4月20日舉行的2021創見未來大會上,紫光展銳發...
2021-04-22 14:37:27
-
細菌高速運動的馬達結構成功解析 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1秒鐘跑出自身長度數十倍的距離,是很多細菌具有的運動能力。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團隊與醫...
2021-04-22 14:35:20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