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優化:經濟總量站上9萬億江蘇2019年要為實體經濟降成本1600億
-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01-15 16:24:10
2019年,對經濟大省江蘇來說至關重要,挑戰與機遇并存。
1月14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江蘇省長吳政隆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認真貫徹了中央“六穩”要求,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018年,江蘇省經濟總量突破了9萬億元大關,約9.2萬億元,增長6.7%,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中高速增長。
吳政隆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機遇與挑戰并存。做好今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他同時指出,2019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是基礎和前提。
值得關注的是,對比發現,2019年度江蘇省長工作報告中明確了諸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2018年達成的數據相比,有了小幅度向下的微調。如經濟總量成長目標調整到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目標定為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等。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從本次江蘇省兩會的會議安排看,不僅會期短、節奏快,更首次采用了電子閱讀文件方式,顯示出會議對“節約”的要求。
2018年經濟結構優化
近幾年來,宏觀面上,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江蘇經濟發展最為主要的目的。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壓縮低端和高能耗產能,二是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江蘇壓減鋼鐵產能80萬噸、水泥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亂污”規模以上企業3600多家,關停低端落后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
與之對應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8%、11%,占比提高至32%、43.8%;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和8%,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個和2.9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6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
在實踐中,江蘇制造業中占比較大的重化產業通過轉型升級方式向沿海聚集,貫徹了長江經濟帶戰略精神,實現了江蘇化工鋼鐵煤電行業的逐步轉型。留下的空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則優化了全省產業空間布局。2018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4%,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25個。
從“雙創”工作看,江蘇2018年新增5家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雙創”帶動就業占城鎮新增就業的50%以上。
至于政府自身改革領域,通過“不見面審批(服務)”,90%以上的審批服務事項能夠在網上辦理。
不過,吳政隆指出,當前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任重道遠。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政府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吳政隆還表示,當前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社會治理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就社會治理中的新問題,江蘇省政協委員謝士林認為,執法、司法不公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比較集中在民商案件審判中的“類案不同判”問題。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公民和政府行政機關在司法上,有的法院適用法度不能統一的問題等。
江蘇省政協委員羅岸偉受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指出,當前各級法院之間的關系僅在審判權限上作了規定,但在實踐層面,上下級法院之間實際形成了行政色彩濃厚、領導管理內容較多、糾錯功能弱化的關系現狀,因此要建立糾錯功能強大的上下級法院關系。
2019年“穩”字當先
從江蘇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強調“穩”是基礎和前提。補齊短板、筑牢底板,則是江蘇2019年度經濟工作的一根紅線。
在財政支出上,吳政隆強調,2019年要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
以產業角度分析,吳政隆強調,作為“家底”,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始終是發展的根基所在,必須圍繞建設制造強省目標,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產業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向“智造”轉變。
盡管2019年度安排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但吳政隆指出,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工業投資要分別增長10%、9%和6.5%以上,以此進一步更好推動新舊動能的加速轉化。
為了減少“家底”的后顧之憂,江蘇提出,政府層面要加大減稅降負力度,2019年全年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1600億元以上。
有來自開發區領域的江蘇省人大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當前開發區面臨著二次創業問題,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方向,因此,需要密切跟蹤國際產業發展新趨勢,盡快讓新經濟跑出加速度、挑大梁。
另有江蘇省人大代表在1月14日下午的分組審議上認為,2019年的經濟目標預設較為合理,比如在外向型經濟發展上,就提出了“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穩中提效”的表達;同時,就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等約束性目標,要不打折扣地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提出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后,本次省兩會明確,2019年度要實現全部13個設區市及太湖流域全部9個縣城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經濟結構優化:經濟總量站上9萬億江蘇2019年要為實體經濟降成本1600億
2019年,對經濟大省江蘇來說至關重要,挑戰與機遇并存。1月14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江蘇省長吳政隆在向大會作政...
2019-01-15 16:24:10
-
-
鋼企大規模并購重組將持續展開 逾9000萬元大單搶籌4只鋼鐵股
昨日,滬深兩市股指震蕩走低,截至收盤,滬指報收2535 77點,下跌0 71%,值得關注的是,鋼鐵板塊逆市而上,整體漲幅達0 84...
2019-01-15 15:02:12
-
-
2018年進出口總值超30萬億元 中國外貿再次領跑全球 質量和效益將進一步提高
1月14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
2019-01-15 08:58:30
-
-
私募生態改善 監管層欲推動資金轉化為長期資本 發展潛力巨大
經過10年的超高速發展,私募基金行業面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問題。近日,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
2019-01-14 13:48:43
-
-
銀行理財子公司何處“落戶”?京滬深成大贏家 四大因素決定理財子公司注冊地
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建潮引人注目。但少有人注意到,多家理財子公司選擇的注冊地點并非母行所在地。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8家擬...
2019-01-14 1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