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機交易存個人信息安全隱患,舊手機如何處理成為“手機族”新困擾
- 來源: 新華網 2021-04-15 11:38:12
近日,網絡上傳出二手手機交易可能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二手手機交易存在哪些風險?舊手機中刪除的個人信息能否恢復?我們的老舊手機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二手手機個人信息泄露引發擔憂
經過簡單操作,即可將一臺已刪除數據,并且已使用了手機自帶的“恢復出廠設置”功能的手機,恢復出它原有的數據。而且還有商家在專門從事這種“生意”。
近日,網上流傳二手手機經技術手段可恢復出原有數據的新聞,引發公眾對于二手手機回收導致信息泄露的新焦慮。
那么,將手機恢復出廠設置,刪除相關內容和軟件后,出售自己的舊手機到底靠譜嗎?
“傳統的電腦和如今的智能手機,信息存儲的原理和規則基本一致,簡單的恢復出廠設置和刪除文件,并不代表徹底刪除了信息。”網絡安全專家、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手機上“刪除”文件,其實系統只是將該文件的指示路徑刪除,等于一般人找不到該文件了,然而實質的內容信息依然存儲于手機內部。
“所以,想恢復手機之前的存儲內容信息,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技術門檻不高。”裴智勇坦言,目前在一些不正規的二手手機回收店,有人會通過這種方式,來恢復手機里的儲存信息,比如手機通訊錄、短信等涉及個人信息的內容,再將其進行二次售賣,賺取暴利。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二手手機已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之一,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灰色產業鏈條,從中獲取的個人信息,可能會被用于垃圾電話、短信乃至電信詐騙。
舊手機如何處理成為“手機族”新困擾
“手機更換越來越頻繁,我家里已有7、8臺舊手機,幾年了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只能放著。”北京市民小王說,除了手機她還有幾臺舊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放在家里,很占地方。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至2月,我國手機產量達2.1億臺,同比增長49.2%,其中智能手機產量達1.4億臺,同比增長48.8%。
“我國是智能手機使用大國,每年生產和淘汰的手機數量龐大。”電信專家付亮預測,二手手機規模將有望持續提升。
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與小王類似的情況將越發普遍,有的消費者家里甚至已有幾十臺舊手機,大部分人不太知道應該如何回收和妥善處理,只能把舊手機、舊智能產品放在家里“吃灰”。
“不賣覺得可惜,賣了又會擔心。”“放在家里不但占地方,也發揮不了手機殘值。”“半舊手機也能賣個好價錢,但又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網友在網絡里的留言代表了不少消費者的心聲。
伴隨舊手機數量的持續增長,街上、商場里消費者不時能看到“高價回收手機”等標語和回收店鋪。但大部分消費者對于手機回收、二手手機售賣行業并不熟悉,對于曾經貼身使用過的舊手機進行回收,公眾普遍會有擔憂是否會導致自己重要的個人信息、隱私泄露等潛在風險。
處理舊手機的正確打開方式來了
“一般,臨近更換手機時,人們普遍會注意在舊手機上減少關鍵信息的使用和存儲,舊手機上信息的價值隨著時間開始衰減。”付亮表示,部分APP應用、與支付相關的身份等信息,即使被別人恢復,直接造成移動支付危害的幾率也比較低。
據付亮介紹,金融機構的APP、移動支付等智能應用軟件,版本升級迭代速度相對較快,二手手機中恢復的用戶相關信息,很難再應用到新版本的支付功能中去。但比如隱私照片,尤其是身份證等重要證件照片數據如果被恢復出來,隱患就比較大了。
過時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是大勢所趨。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才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出售、回收自己的舊手機?
裴智勇建議,首先舊手機出售盡量到大平臺、大型店里進行,盡量避免通過個人渠道或小店。其次,舊手機換下來后,不要著急出售,出售前除了恢復出廠設置、刪除老舊文件外,可以選擇下載“文件粉碎”類軟件,對淘汰手機、電腦進行重復覆蓋、復寫處理。
“用戶可將手機連接至電腦,先將手機內容全部刪除,再向手機內寫入新的大型文件,反復進行幾遍,盡量將其空間占滿。”裴智勇說,這樣基本就可以保證舊手機內的個人信息和痕跡被徹底清除。
專家建議,手機上盡量不保存敏感、秘密信息,重要信息保存使用后應盡快刪除掉,其后經過多次數據覆蓋,數據被恢復的幾率也將大大降低。
付亮認為,當前從世界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等角度出發,以智能手機、電腦等為代表的二手電子產品回收行業發展勢在必行。相關部門應提早研究舉措和法規,為相關的回收產業提供助力,讓回收渠道更透明,回收方式更科學、精準,以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明確回收者專業資質認定標準,出臺更加詳細的法規和舉措,我們消費者才能對不明身份的回收者說‘不’。”裴智勇表示,在立法和制定規范時,應將二手手機個人信息泄露列入信息保護的整體范疇中,統一規劃部署舉措為提高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力度添磚加瓦。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二手手機交易存個人信息安全隱患,舊手機如何處理成為“手機族”新困擾
近日,網絡上傳出二手手機交易可能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二手手機交易存在哪些風險?舊手機中刪除的個人信...
2021-04-15 11:38:12
-
新乳業2020業績雙位數增長 “快半步”占位“鮮優勢”
4月14日,國內領先的鮮乳企業聯合艦隊新乳業發布2020年報,連續實現營收凈利雙增。年報顯示,2020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67 49...
2021-04-15 11:33:34
-
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 外貿運行保持恢復性增長
4月13日,國新辦舉行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 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
2021-04-14 14:10:46
-
五部門發文引導加大對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金融支持力度 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億千瓦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國際承諾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風電、光...
2021-04-14 14:09:59
-
中國人保一季度保費收入2034億 同比增長4.97%
中國人保(601319 SH)昨日晚間發布保費收入公告,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34 02億元,同比增長4 97%。其中
2021-04-14 11:44:33
- 局勢變幻莫測!中企海外并購資金六成流向這里
- 調研數據顯露主力布局意圖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 18只年報預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銀行拉攏節日資金:春節前后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調高25% 春節效應顯現
- 工作報告:地方國企改革瞄準三大重點 混改仍是“標配”
- 2019年反洗錢將成支付監管重點 央行出手整頓支付違規
- 開年券商融資已超500億元 又有3家拋出定增預案 補充資本抵御風險增厚收益
- “頭號工程”:緊牽科創板“牛鼻子” 拉開資本市場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滬指上漲3.64%實現開門紅 三路資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現凈流入態勢
- 深交所:將對深成指、創業板指等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修訂
- 科創板放開漲跌限制 將定價權還給市場 盡快形成合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