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進一步推動綜合融資成本降低:增加信用貸款產品供給
- 來源: 金融時報 2021-05-12 14:05:30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深化金融讓利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方面,《通知》要求,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
作為深化金融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實施主體,銀行業如何落實各項政策,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備受各方關注。
進一步推動綜合融資成本降低
融資成本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以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合力作用下,我國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已明顯下降。
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金融機構貸款合理增長,信貸結構優化,貸款利率明顯下降。2020年12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1%,較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創有統計以來新低。
《金融時報》記者近期從各家銀行了解到的數據,也反映出這一成效。
以工商銀行為例,去年工行通過加大利率優惠、加快存量貸款定價基準向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轉換、增加債券投資,降低客戶融資成本。2020年,工行新發放人民幣貸款利率為4.46%,比上年下降了47個基點,其中,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4.13%,比上半年下降了39個基點;新投資債券利率較上年下降了19個基點。
“2021年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主要源于兩個渠道,一是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以存款改革促貸款改革;二是適當降低貸款手續費,提升貸款可獲得性和便利性。”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降低利率有三條路徑:一是人民銀行加大再貸款再貼現力度,向銀行提供低成本融資,并要求銀行以較低利率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提供定向信貸支持;二是在銀行以正常利率向特定領域提供貸款的過程中,財政給予貼息;三是要求各類貸款收費不反彈,并挖掘相關環節和其他渠道成本下調潛力,進而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切實增加信用貸款產品供給
受去年疫情影響,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今年小微企業“減負”需求尤為迫切。為此《通知》要求,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
業內人士分析稱,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主要目的是解決小微企業缺少抵押物和擔保的難題。
近期,銀保監會印發《關于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要求繼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并提出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發揮行業帶頭作用,強化“首貸戶”服務,努力實現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數量高于2020年,大型銀行要將“首貸戶”納入內部考核評價指標。
“針對中小微企業領域,銀行業應切實增加信用貸款產品供給、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增加首貸戶等,增加中小微企業貸款獲得的便利性,或者是能充分利用自身資產獲得貸款;此外,應通過充分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線上貸款業務,讓中小微企業能夠通過線上渠道做到貸款隨借隨還,降低資金占用的利息支出。”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金融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家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流通、財稅等數據積累不足等特點,積極創新小微企業專屬首貸產品,提升信用貸款占比。
據農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為精準服務初創階段的小微企業創新推出“首戶e貸”純信用貸款產品。自年初試點推廣以來,已支持近200戶“首貸”企業,累計投放貸款1200萬元。
規范信貸融資收費
值得關注的是,貸款利率成本只是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一部分,不規范的信貸融資收費也是增加企業負擔的一大因素。
《金融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信貸、助貸、增信等環節,金融機構的不合理收費行為仍然存在。以信貸環節為例,有些銀行要求企業必須在該行預存一定金額的存款,才能夠發放貸款;或者要求企業獲得貸款后,將一定數額的貸款轉為在該行的存款;更有個別銀行對已劃撥但企業暫未使用的信貸資金收取資金管理費。
“此次《通知》提出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體現了政府在引導企業利息成本下降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引導企業融資費用下降,達到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的效果。”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認為。
多位專家強調,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各環節收費,避免不合理的收費行為,嚴格執行貸存掛鉤、強制捆綁搭售等禁止性規定,不得以斷貸為由提高貸款利率,確保有資金需求的企業以合理成本獲得貸款,助力企業降成本。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銀行業進一步推動綜合融資成本降低:增加信用貸款產品供給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2021-05-12 14:05:30
-
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銀行業總資產穩健增長
5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了2021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基本穩定。2021年一季度末,商...
2021-05-12 14:03:26
-
萬年青制藥業績增速急速下降 研發費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廣東萬年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年青制藥)上市之路引起市場關注。近日,萬年青制藥公布最新招股書,擬闖關創業板。萬...
2021-05-12 14:01:37
-
報喜鳥擬定增募資8.8億補流 控股股東全額認購本次定增
經過2020年經營業績的逆勢增長后,報喜鳥(002154 SZ)擬通過增發股票進一步提升實控人持股比例。5月10日,報喜鳥披露公告,公...
2021-05-12 11:45:26
-
-
踩"兩條紅線"仍稱"注重風險防控" 中交地產加速拿地執意邁向千億陣營
銀根緊縮下,中交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交地產",000736 SZ)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規模的渴望。在完成"2020年沖刺500億"的目標...
2021-05-12 11:43:06
- 局勢變幻莫測!中企海外并購資金六成流向這里
- 調研數據顯露主力布局意圖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 18只年報預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銀行拉攏節日資金:春節前后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調高25% 春節效應顯現
- 工作報告:地方國企改革瞄準三大重點 混改仍是“標配”
- 2019年反洗錢將成支付監管重點 央行出手整頓支付違規
- 開年券商融資已超500億元 又有3家拋出定增預案 補充資本抵御風險增厚收益
- “頭號工程”:緊牽科創板“牛鼻子” 拉開資本市場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滬指上漲3.64%實現開門紅 三路資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現凈流入態勢
- 深交所:將對深成指、創業板指等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修訂
- 科創板放開漲跌限制 將定價權還給市場 盡快形成合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