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湖龍井春茶上市 市場價格有所上漲
- 來源:第一農經 2018-03-23 11:54:36
3月份,春光燦爛,正是西湖龍井頭前茶的采摘季節,我國西湖龍井茶產區這幾天也開始進入了熱鬧的采摘季。每年西湖龍井的價格在茶葉價格上素有風向標之稱,可以說,西湖龍井的價格也決定了我國未來茶市的茶葉價格。據消息介紹,昨天北京的吳裕泰茶莊以每斤8800元上架銷售明前龍井,售價比去年8200元略漲。

西湖龍井明前茶
備受茶人關注的首批明前西湖龍井昨天終于在京上市,上午8點,吳裕泰北新橋總店就迎來一位老顧客,他是接到店里通知,來買明前的頭撥茶的。這批頭撥明前西湖龍井在產地就已經打好半斤的包裝,用塑封袋進行了密封,整齊地碼在冰柜里保鮮。“頭撥茶一共30斤,售價8800元一斤,比去年每斤貴了600元。后續明前西湖龍井也將陸續到貨。”吳裕泰相關負責人表示,受人工原料成本上漲,今年西湖龍井頭撥茶價格微漲,而且上市的時間比去年略晚了兩天。
據杭州市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負責人介紹,去冬今春受杭州地區低溫降雪影響,進入2月份以來氣溫起伏較大。預計今年“龍井43”品種開采時間在3月20日左右,龍井群體種在3月底開采。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開采時間會略有推遲。而今年3月18日,頭撥西湖龍井茶陸續開采。
此外老字號茶莊張一元、元長厚也表示西湖龍井明前茶將在本周末陸續到店,已經有顧客提前預訂,預計價格與去年持平。目前北京地區老字號銷售的頭撥明前西湖龍井茶價格集中在每斤8000元以上,杭州當地則集中在7000元到8000元之間,售價與去年相差不多。
為了保護西湖龍井品牌,今年杭州農業部門采取加貼保護標的方式。消費者購買西湖龍井時要認準兩個標識:一個是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的證明商標,一個是西湖龍井地理標識保護產品專用標貼,兩個標識上都有專用的二維碼可以查詢真偽。
據悉,隨著天氣轉暖,各檔次西湖龍井及浙江其他地區的龍井茶,以及蘇州洞庭碧螺春茶都將陸續上市。四五月份陸續上市的安徽、河南等地的如六安瓜片、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名優綠茶價格適中,適合普通消費者嘗鮮。
今年西湖龍井茶的價格相比去年有所上漲,在高端茶葉中,西湖龍井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西湖龍井頭前茶價格上漲,也預示著這一年來,我國的茶葉價格將會有上漲的趨勢。以上內容由第一農經網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
-
聊城陽谷整合資源推進產業扶貧
聊城市陽谷縣李臺鎮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這一目標,依托優勢產業項目,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
2018-04-09 14:45:36
-
-
無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成立
以科技賦能、資源賦能、產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4月9日上午,京東無人機開放賦能暨智慧農業共同體啟動會在京東集團總部舉行。會上,京東..
2018-04-09 14:44:35
-
-
岳普湖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就業
4月7日,岳普湖縣也克先拜巴扎鎮塔勒博依村村民在該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除草。該基地育有20多種300萬株蔬菜、瓜果、花卉苗,已吸納20多..
2018-04-09 14:40:38
-
-
根據目前形勢,在農村辦幼兒園、做土地流轉、快遞上
每個人都想賺錢,不想出門打工就在咱自己家賺,在農村創業選項目最需要關注的有兩點,一是緊跟國家政策,二是有市場發展空間,而市場和..
2018-04-09 13:21:33
-
-
2018年春荒補助:這三類對象可以申請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國家將給春荒受災人員生活救助金補助,那2018年都有哪些補助?能補助多少錢?哪些人..
2018-04-09 13:15:58
最新快報
熱文榜單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天津西堤頭鎮涂料廠整改不驗收卻等來限期搬遷通知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河南鞏義:G310鞏義段改建工程驚現低分高價中標 到底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稀有印度寬距蘭“現身”大圍山自然保護區
冬日登峨眉金頂 享童話般銀色世界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培訓助推非遺傳承可持續發展
很多吃貨奔赴去怒江 竟是為了這樣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