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 > 致富 > 正文

消息:凈值型理財產品難叫座 “假凈值”成過渡

    來源: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2019-06-17 11:51:32
2020年底是剛兌產品退出舞臺的大限。隨著時間漸行漸近,各家銀行正加速凈值化轉型。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5月份發(fā)行的凈值型理財共688只,較上月增加40.7%。

不過,近幾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qū)多家銀行網點發(fā)現,投資者對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接受度有待提高,凈值型產品也面臨“叫好不叫座”的情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少銀行推出“假凈值”產品,以此滿足對固定收益仍有需求的偏保守型投資者。

非主推產品

“目前凈值型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一般在4%左右,不保證能達到。希望收益率高一點的話,可以看看基金或者長期的保險。”

2018年頒布的《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guī)”)提出,“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此后,商業(yè)銀行也相繼加快了向凈值化轉型的步伐。

年報數據中亦有所體現,凈值型理財產品規(guī)模和占比均在提升。浦發(fā)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該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規(guī)模突破4000億元,占比提升至48.68%;中信銀行個人凈值型理財產品存量規(guī)模占比較2017年末提升25.98%;興業(yè)銀行2018年末凈值型產品余額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287.88%。

另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5月份發(fā)行的凈值型理財共688只,較上月增加40.7%。其中,封閉式產品589只,占比為85.61%;開放式產品99只,占比為14.39%。

不過,記者走訪北京地區(qū)多家銀行網點后發(fā)現,即便銀行方面大力推出凈值型產品,目前仍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走訪過程中,當記者告知有理財需求后,許多銀行的理財經理主推的是結構性存款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

一家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該行一年期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為3.65%,非保本的收益率為3.75%。“現在理財收益率都不高。希望收益率高一點的話,可以看看基金或者長期的保險”。

在記者咨詢凈值型理財產品時,該理財經理表示,凈值型產品是資管新規(guī)出臺之后陸續(xù)推出的,產品比較新,很多都還沒到期。目前凈值型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一般在4%左右,不保證能達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銀行并未將凈值型產品列入主推名單中。記者獲得的一份股份制銀行支行產品推薦宣傳單顯示,列出的產品包括結構性存款、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以及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并未出現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身影。

不少理財經理透露,雖然未來凈值型產品將是主流產品,但目前投資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買該行凈值型產品的人并不多。

“凈值型產品有一部分資產會投資債券,或者風險更高的權益類資產,收益會跟著市場波動,業(yè)績比較基準僅作為參考,實際收益率最終有可能高于或低于業(yè)績比較基準。比如,業(yè)績比較基準在5%左右,開放的時候有可能達到11%、12%,但去年底也有一部分凈值型產品屬于虧損狀態(tài)。”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坦言。

“假凈值”現身

“只是一種折中做法,不想讓客戶一開始就對凈值型產品有很大抵觸,客戶也需要逐步從保本型理財向凈值型理財過渡適應。”

此外,記者走訪時發(fā)現,目前有部分凈值型產品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凈值型產品。

上述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毫不避諱地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該行就有幾款“假凈值型”產品。

“這幾款產品偏向假凈值,底層資產也投向債券,收益會有輕微波動,但最后基本都能達到之前列的預期收益率。”上述股份制理財經理稱。

換句話說,本來凈值型產品不應該有預期收益率,但這幾款假凈值型產品列明預期收益率,到期后仍按照預期收益率實現隱形剛兌,實質又變成了保本型。

融360大數據院分析師楊慧敏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外在的表現形式來看,真正的凈值型理財產品會定期公布產品凈值,且單位凈值會隨著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而出現波動,且最終收益與業(yè)績比較基準不一定一致,業(yè)績比較基準只是銀行收取浮動管理費的依據。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5月披露業(yè)績比較基準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共32只,平均值為4.32%;披露凈值的有114只,平均期間收益率為4.83%,較上個月下降0.67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資管新規(guī)的過渡期為意見發(fā)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只是一種折中做法,不想讓客戶一開始就對凈值型產品有很大抵觸,客戶也需要逐步從保本型理財向凈值型理財過渡適應,所以先推出這種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凈值型產品,以后再真正跟著市場走。”上述股份制理財經理直言。

那么,當真正的凈值型產品占據理財市場,保本理財徹底退出時,客戶能否接受真正的凈值型產品?不能接受的話,是否會導致客戶流失?

在楊慧敏看來,理論上講,未來凈值型理財占據市場,會影響保守型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意愿。但銀行理財產品豐富,保守型投資者也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或大額存單。且銀行也將創(chuàng)新開發(fā)面對不同風險等級客戶的不同產品,所以銀行客戶只是在銀行內部選擇不同的產品,整體上對銀行客戶流失影響不大。

產品層次豐富

“未來理財產品會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比,凈值波動會更大,更需要客戶識別不同的風險類型和風險等級,認真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盡管目前凈值型理財產品并非是多家銀行的主推產品,但在走訪過程中,多數理財經理也建議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嘗試凈值型理財產品。

“目前我行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的差不多占據50%。資管新規(guī)發(fā)布以來,保本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和收益率都在下降,不如嘗試一下別的產品看能否拿些高收益。”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黃生(化名)告訴記者,“凈值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多,未來毫無疑問是主流產品,建議提早嘗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發(fā)行的凈值型產品大部分都屬于中低風險的。“之前沒有買過凈值型產品的客戶可以先從低風險的凈值型產品買起,投資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后可以嘗試風險等級高的,比如底層資產投資股權的。購買產品后,客戶可以定期關注產品的凈值變化情況。”黃生補充道。

近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yè),子公司的新產品也逐步亮相。

目前工商銀行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發(fā)布了6款產品,包括4款固定收益類和2款混合類產品。具體來看,新產品起購門檻最低僅為1元,且產品期限普遍偏長。即使開放式產品,開放頻次也相對較低,多為季度或年度。

業(yè)內專家認為,新產品設置較長期限主要考慮到凈值型產品的波動較大,若期限較短,客戶可能會頻繁贖回,不利于資產凈值管理。

楊慧敏指出,從理財子公司推出的新產品看,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產品風險等級主要集中在PR2或PR2以上,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高;二是起購門檻低,一般為1元,類似于無門檻;三是在資產配置上,權益類資產和衍生品投資比重增加。

據了解,目前理財產品評級共分5級,分別為PR1(低風險)、PR2(中低風險)、PR3(中風險)、PR4(中高風險)、PR5(高風險)。

“未來理財產品會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比,凈值波動會更大,更需要客戶識別不同的風險類型和風險等級,認真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但也會有符合PR1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這也意味著未來理財產品將更加層次豐富。”楊慧敏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fā)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消息:凈值型理財產品難叫座 “假凈值”成過渡

2020年底是剛兌產品退出舞臺的大限。隨著時間漸行漸近,各家銀行正加速凈值化轉型。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5月份發(fā)...

2019-06-17 11:51:32

終端售價破2600元 茅臺掀新一輪“控價戰(zhàn)”

茅臺酒價格的一路瘋漲,也讓茅臺加大了向市場放貨的力度。6月12日,茅臺在丹寨萬達小鎮(zhèn)舉行的活動上,茅臺董事長李保芳表示,...

2019-06-14 14:18:19

消息:中銀金科在上海掛牌開業(yè) 中行入局金融科技領域

又一家國有銀行進軍金融科技領域。6月13日晚間,中國銀行發(fā)布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2019-06-14 10:47:35

萬能險卷土重來?多家險企結算利率批量下調

在低利率市場環(huán)境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紛紛下調,銀保渠道銷售的萬能險也不例外。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上海多家...

2019-06-13 14:47:50

數據顯示:5月份各類理財收益率環(huán)比普降 P2P降至9.15%銀行理財跌至4.11%

截至昨日,各類金融理財產品陸續(xù)披露了今年5月份收益情況。從《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普益標準昨日最新發(fā)布的《中國財富管理收益...

2019-06-13 14: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