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 來源: 人民日報 2019-02-02 14:51:40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于今年1月31日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我國科學家在本航次維護升級了我國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王凡研究員介紹,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實現了深海潛標大容量數據的北斗衛星實時傳輸。該項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克服了深海潛標載荷容積小、供電少和數據量大等困難,改變了以往依賴國外通信衛星的歷史,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今年的航次中,另一項重大突破是我們融合感應耦合和水聲通信技術首次實現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數據的實時傳輸,在大洋上層實現了每100米一個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在大洋中深層實現每500米一個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王凡說,“6000米深海數據北斗衛星實時通信潛標自布放以來已經安全運行了一個多月,數據回傳正常。”
航次首席科學家汪嘉寧研究員介紹,本航次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的航次之一,歷時74天,航程1.2萬余海里,這是“科學”號首航以來離開國內航程和時間最長的一個航次,在開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調查的同時,向東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匯區進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學多學科聯合觀測。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經過5年的建設,深海連續和實時觀測能力穩步提升。觀測網內的20套深海潛標、4套大型浮標共千余件觀測設備已經穩定獲取連續5年的觀測數據,不斷刷新我國觀測網獲取深海數據的最長時間記錄,而且觀測平臺更加多樣化,既包含了實時潛標和實時浮標等固定觀測平臺,也包含了剖面浮標和船載移動觀測平臺等,實現了大洋上層和中深層的全覆蓋,并建立了實時觀測數據的自動分析和應用平臺。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服務國家深海科學研究、氣候預報預測和海洋環境預報的能力顯著增強。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中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于今年1月31日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
2019-02-02 14:51:40
-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人工智能技術趨勢榜 為政府和企業的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了AI通用信息庫
記者1月31日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獲悉,該組織新近旗艦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超越理論范疇,進入全球市場,基于人工...
2019-02-02 11:09:10
-
-
揭示細胞表型變異的發育時空特異性 受細胞的發育特性影響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杜茁團隊通過對秀麗隱桿線蟲胚胎發育的實時成像和單細胞定量分析,發現正常胚胎細胞定位...
2019-02-02 11:05:10
-
-
我國科學家率先揭示生物鐘紊亂、睡眠障礙背后機制 為治療提供新靶點
光照環境的異常是造成生物節律紊亂以及睡眠障礙的重要因素,但是,哪些大腦核團參與異常光照環境引起的節律紊亂和睡眠覺醒行...
2019-02-02 10:59:46
-
-
“超級元宵月”將現身早春二月天宇 還有“水星東大距”等天象
天文專家介紹,早春二月天宇將上演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金星合土星超級元宵月水星東大距等四大天象。8日,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
2019-02-02 10: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