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快訊:人工智能正成為遙感大數據的“解譯俠”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7-11 10:32:42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自動獲取、加工與提取技術,遙感信息能夠更加快速廣泛地應用于不同領域。”中國資源衛(wèi)星應用中心主任徐文在7月9日至10日于北京召開的全球地理信息開發(fā)者大會(WGDC 2019)上表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激發(fā)了遙感應用創(chuàng)新。

遙感數據進入大數據時代

“國產遙感衛(wèi)星數據已呈現大數據特征。”徐文說。

徐文介紹,1999年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民用國產陸地觀測衛(wèi)星,填補了我國自主遙感衛(wèi)星數據的空白。經過20年發(fā)展,國產陸地觀測衛(wèi)星已實現高、中、低分辨率全覆蓋,最高分辨率達0.5米。

與此同時,陸地觀測衛(wèi)星的數據分發(fā)服務急劇增長。徐文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資源衛(wèi)星應用中心共分發(fā)遙感衛(wèi)星數據3000余萬景,其中分辨率優(yōu)于2.5米的數據分發(fā)量為2100余萬景。2007年至2018年間,中國資源衛(wèi)星應用中心陸地遙感數據存檔量從0.18PB增長到35PB,增長了194倍。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立項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tǒng)重大技術專項實施9年來,數據源不斷在豐富。”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余琦在會上表示,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分數據的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并與其他民用衛(wèi)星、遙感數據相配合,為遙感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余琦介紹,目前衛(wèi)星數據已經廣泛應用于20多個行業(yè),在國土、環(huán)保、林業(yè)、農業(yè)、測繪等領域應用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為遙感應用添活力

盡管如此,在徐文看來,遙感大數據的價值仍有待深入挖掘。

徐文舉例說,未來電信運營商將布設大量5G基站,基站怎么選型?如何布局?遙感大數據在進行數據挖掘之后,能為電信運營商提供良好的服務。

“過去遙感數據少,靠人工方式可以進行長周期處理。現在數據多了,人工方式滿足不了用戶需求。”徐文認為,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遙感服務結合“必不可少”。

事實上,人工智能正在成為遙感大數據的“解譯俠”。

此次大會上,商湯科技遙感事業(yè)部總經理張琳發(fā)布了商湯科技在線智能遙感解譯平臺SenseEarth。該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地表衛(wèi)星影像進行識別和分析,普通公眾也能在線體驗基于衛(wèi)星影像的道路提取、艦船檢測、土地利用分類等人工智能解譯功能。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平臺依托于商湯科技SenseRemote遙感影像智能解譯解決方案。目前SenseRemote已應用于遙感影像的要素識別與調查、資源分析與評估、動態(tài)監(jiān)測與預警、違法建設行為監(jiān)測等多個領域。

“在海量遙感數據以及多個行業(yè)發(fā)展的支撐下,人工智能的技術驅動給國產衛(wèi)星產業(yè)帶來新的活力。”歐比特公司總經理顏志宇介紹,該公司利用相關監(jiān)測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對海量遙感數據進行提取、精細分析、可視化展現,從而為政府管理提供決策支持、預案并助推智慧決策能力。

顏志宇預測,人工智能宇航芯片的面市,使在軌人工智能處理系統(tǒng)成為可能。而在軌人工智能采集與系統(tǒng)處理,又將進一步改變人工智能數據處理的工作模式。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fā)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快訊:人工智能正成為遙感大數據的“解譯俠”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自動獲取、加工與提取技術,遙感信息能夠更加快速廣泛地應用于不同領域。中國資源衛(wèi)星應用中心主任徐文在7...

2019-07-11 10:32:42

消息:摩根大通預計蘋果2020年將推5G手機

據外媒報道,摩根大通7月8日發(fā)布報告稱,預計蘋果公司2020年將推出四款新iPhone機型,除了一款低價版之外,另外三款都將采用O...

2019-07-10 14:54:02

快訊:智能玻璃僅用光就能識別數字

據最新一期《光子學研究》雜志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一種聰明的玻璃,其僅利用光就能識別和區(qū)分圖像,而且無需電...

2019-07-10 10:49:54

消息:機器人有望跨越仿真—現實鴻溝

奔跑、攀援、摔倒、爬起,對于野外動物來說,這些動作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人類出生后,掌握這些動作的時間相對慢一些或者...

2019-07-10 10:44:47

黃金娟:將電能表檢定效率提升58倍 檢定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

最近在忙著‘國際標準’的立項工作,我們研發(fā)的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雖以專利許可方式在丹麥、韓國、南非等...

2019-07-10 10: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