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消息:人工智能“破石而出”的倒計時開始了嗎?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7-12 11:35:08
人們心中的人工智能(AI),應該是會72變的孫悟空,但悟空“破石而出”的時機到了嗎?

科幻元素里,AI被描述成心思縝密的電子人。實際上,考慮人工智能的實現程度,通常需精準地用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來劃分。“強”是指計算機不僅作為一種工具,只要運行適當程序,其本身就是有思維的。這樣的機器有知覺、有自我意識。

而“弱”則是認為不可能制造出真正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機器,其終是沒有自主意識的工具。近年的主流研究正是圍繞“工具”展開的,成就還算可觀。因此我們所說的AI,指的就是這個囊括了信息收集、分析、決策、傳輸直至執行的完整系統。

AI近年大熱,但它的技術并非一夜爆紅,而是新世紀以來,IT技術在運算、存儲、傳輸、安全等幾大核心環節上的量變積累,讓AI開始得到產業化的現實基礎。

運算能力的提升,表現在芯片技術(CPU\GPU)的突破,芯片的發展大大提升了數據的收集、抓取、整理等能力,加上存儲設備等硬件成本的降低,實現了大數據的獲得與存儲。而5G時代的到來,更讓數據的傳輸與反饋速度得到了質的躍升,執行更加高效快速,AI生態的構建也完成了最后一步的閉環。

但我們需要看到,AI大熱背后也有以手機為代表的硬件領域的發展降速,互聯網創新進入瓶頸期,資本、產業需要找尋新題材的利益驅動與炒作。

與當前很多“討論熱、應用冷”的新技術一樣,AI的全面產業化、實用化尚未進入倒計時階段。翻譯、答題、下棋軟件的出現,目前,并不能意味著AI可以回答經濟、社會、法律、倫理乃至國際關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層次問題。

嚴格地說,就AI當前的發展態勢而言,不存在絕對領先的壟斷者。這緣于整個行業的基礎,即實現應用閉環的各環節還不牢靠。比如,一個“環境感知與系統反應的效率”問題,就讓無人駕駛長年處于“實驗不斷、上路沒譜”的尷尬之中。

一般而言,新技術的成長發展,軍事、工業都是最先投入實踐的領域,企業則作為創新的主要載體。AI的發展路徑同樣如此。

正在召開的“Transform 2019”大會以企業為主體,在高度市場化的美國并不令人意外。數十年的前瞻性探索和試錯后,各環節具備一定基礎的美國各界,正在就技術產業化的問題與出路,尋找新的共識和協作。按照慣例,承擔主要職責的,自然是企業。

不過,在這一波AI浪潮中,美國企業并沒有將其他國家甩出太遠。他們的領先,更多建立在IT產業上一個發展階段的成功慣性之上。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他國同行,同樣有著異軍突起的機會。華為5G的勝出,就是例證。

“人工智能是未來所向”的判斷,無可置疑,但過熱和泡沫化的風險,存在于各國。發展AI,始終要剝掉新事物的時髦外衣,從基礎與本質出發,充分考慮到新技術的局限性及其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理性分析需求,理性設定目標,理性選擇路徑,務實推進AI發展舉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AI健康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消息:人工智能“破石而出”的倒計時開始了嗎?

人們心中的人工智能(AI),應該是會72變的孫悟空,但悟空破石而出的時機到了嗎?科幻元素里,AI被描述成心思縝密的電子人。實際...

2019-07-12 11:35:08

消息:兼顧人工智能應用和隱私保護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響社會生活、改變發展格局。同時,人工智能如同一把雙刃劍...

2019-07-12 11:30:11

據報道:人臉識別屢遭非議 會成為“潘多拉魔盒”嗎

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從未停止。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最新公布的文件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的特...

2019-07-12 11:15:46

快訊:未來工程科技有哪些顛覆性技術?

在近日于成都召開的工程科技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工程科技顛覆性技術發展展望2019》藍皮書首次發布。書中系統梳理出我國面向2...

2019-07-12 11:14:23

快訊:網絡安全應構建生態化防御體系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童光毅10日表示,希望在網絡安全建設過程中,在已有的橫向隔離、縱向認證基礎上,能夠構建一個生態化網...

2019-07-11 1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