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我國首次建立金屬中納米孔洞俘獲氫定量預測模型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7-17 13:50:46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劉長松課題組吳學邦與麥吉爾大學宋俊合作,首次建立了體心立方金屬中納米孔洞氫俘獲和聚集起泡的定量預測模型,為理解氫致損傷,以及設計新型抗氫致損傷材料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和工具。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
氫極易鉆進金屬材料的內部,導致材料損傷。例如,在磁約束核聚變反應堆的核心部位,燃料氫同位素極易滲透進保護其他部件的鎢金屬裝甲,與中子輻照產生的納米孔洞結合,從而形成氫氣泡并產生裂紋,最終對材料的結構和服役性能造成致命損傷,危及聚變裝置的安全。
為攻克上述難題,研究人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模擬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獲得了精確的氫與納米孔洞相互作用數據,并結合多尺度模擬方法,進行宏觀尺度模擬,從而與實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針對氫在不光滑納米孔洞內壁上吸附問題,他們以體心立方金屬鎢為例,通過分析氫的運動軌跡,發現氫總是以單原子形式有次序地吸附在一些特定位置上,氫在復雜的孔洞內壁吸附規律可概括為五類吸附位點及相應的五個吸附能級,從而準確描述氫在不光滑納米孔洞內壁上的吸附特性。
基于上述規律,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普適的定量模型:內壁上氫的能量取決于吸附點的類型以及內壁上氫的面密度,而芯部氫的能量則由氫的體密度決定。由該模型預測得到的結構和氫俘獲能,與模擬計算結果高度一致。
這項研究建立了氫與納米孔洞相互作用的定量物理模型,為理解氫致金屬材料損傷提供了尋求已久的關鍵認知。這些金屬材料不僅會被用在未來聚變堆第一壁裝甲中,助力可控核聚變的實現,也會在氫能源汽車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消息:我國首次建立金屬中納米孔洞俘獲氫定量預測模型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劉長松課題組吳學邦與麥吉爾大學宋俊合作,首次建立了體心立方金屬中納米孔...
2019-07-17 13:50:46
-
消息:柔性電子技術 驚艷遠不止于折疊屏
得益于柔性顯示技術的折疊屏手機已經問世,這,就是柔性電子技術的全部了嗎?當然不是。近日,第二屆柔性電子國際學術大會(ICF...
2019-07-17 13:46:37
-
發展監管科技:重制度也要抓技術 統籌規劃產業布局
作為首個專門聚焦特定金融領域信息共享與失信聯合懲戒的信用監管文件,證監會等八部門聯合下發的這一意見,彰顯了有關部門提...
2019-07-16 11:02:28
-
消息:防藍光膜作用有限 防窺膜可能傷眼
防爆屏、防刮花、防藍光、超高清……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靜謐街區,手機貼膜或販賣手機配件的小店隨處可見,甚至還有人打出了...
2019-07-16 11:00:24
-
消息:人工智能辦畫展,你們人類顫抖了嗎
7月13日,小冰的首個個展《或然世界Alternative Worlds》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圖為展覽現場。或許,在另一個可能的世...
2019-07-16 10: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