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消息: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完成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9-12 14:05:20
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由該所牽頭的一次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已于近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陸坡—洋陸過渡帶—北部洋盆完成。此次探測剖面測線長度超過300千米,最大投放水深近4000米,是國內目前為止最大最深的二維大地電磁探測。

探測,是為解開南海形成之謎。此前,科學家在伊伯利亞—紐芬蘭發現了非火山型大陸破裂模式——地幔剝露式破裂。而2017到2018年開展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7/368和368X航次鉆探結果則顯示,南海大陸破裂模式與伊伯利亞—紐芬蘭模式并不相同。前者在洋盆擴張時有明顯巖漿活動,而后者巖漿活動貧乏。若南海的獨特大陸破裂模式得以驗證,它將改寫教科書。

海底大地電磁探測是研究地球深部的一種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海底大地電磁場攜帶著海底以下的巖石電性信息。探測海底電磁場源,再將測量數據進行成像處理,就可以推知海底深部的地質構造。

實驗航次首席科學家及IODP 367航次首席科學家孫珍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次開展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是為了深入研究南海陸洋轉換的巖石圈薄化特點和巖漿活動過程。

“為了獲得剖面海底以下的電性結構,我們先后沿著大洋鉆探主剖面投放了30個實驗站點,水深從200米到4000米不等。”實驗航次執行首席邱寧副研究員介紹,本航次持續42天,中間還遭遇到今年第9號和第10號臺風,但科考單位和全體科考隊員克服困難,堅持完成,獲得了寶貴的觀測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航次采用的是國內自主研發的海底大地電磁儀器,實驗的成功,為繼續提升海底大地電磁儀器性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據了解,本次探測聯合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多個單位完成,是國內目前為止觀測時間最長、觀測深度最大、觀測剖面最長的海底大地電磁實驗。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消息: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完成

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由該所牽頭的一次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已于近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陸坡—洋...

2019-09-12 14:05:20

快訊:北斗快速輔助定位系統用戶已突破3億

記者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工業集團)11日召開的2019年科技工作會議獲悉,該集團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

2019-09-12 14:02:35

消息:開采太空水資源 NASA希望不用挖井

人類到哪里都離不開水,太空中也不例外。現在,空間站中宇航員的飲用水仍然產自地球,使用火箭運送補給,運費比成本高得多。...

2019-09-12 13:48:49

消息: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志11日發表了一項干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后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于增強我們對人類...

2019-09-12 11:19:06

消息:“天眼”捕捉到快速射電暴多次重復爆發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近日,有著中國天眼之稱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2019-09-12 11: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