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他20年只為機械“感知神經”更敏感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9-19 11:43:44
說話的是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精密儀器系主任趙立波。前不久,他剛剛捧得第15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的獎杯。
全國僅有10位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而他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獲獎者。
長期以來,趙立波主要從事微納制造與先進傳感技術的研究工作,先后參與了棉條檢測硅微傳感器、耐高溫壓力傳感器等產品的研制項目。
“通俗點說,傳感器就像機械的‘感知神經’。在某些特殊領域,如航天航空發動機、飛行器等,機械測量工作面臨著種種技術難題,而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能很好地完成這一測量任務。我的工作就是從工藝設計上,不斷提升MEMS傳感器的性能,讓它變得更‘敏感’,讓特殊領域的測量結果更精準。”趙立波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誤打誤撞做起傳感器
說起入行的緣由,在趙立波看來,自己“是誤打誤撞走進傳感技術領域的”。
2000年,從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畢業后,趙立波就跟隨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開展研究工作。那時的他對MEMS傳感器只是一知半解,懷著“跟導師走準沒錯”的樸實想法,就一頭扎了進來,沒想到這一扎就是近20年。
扎得越深,趙立波就越體會到,在該領域開展研究工作的艱難。
“國外MEMS產業鏈發展得已非常完善,我們很難再找到突破口,加之開展該研究需要的平臺運行費和加工費都相對較高,這無疑給工作又增加了難度。但倘若不做出產品,就沒法檢測出實驗結果,成果的產出周期就會被拖長。”趙立波說。
干這行不容易,但趙立波知道,這件事必須得堅持做下去,而且還要做好、做精。“傳感器是航空航天、軍工等國防領域以及石化、先進制造等工業領域中實現測控的關鍵零部件,其高尖端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我們必須迎難而上,絕對不能放棄。”他說。
為此,趙立波帶領團隊成員潛心研究、加緊攻關。那段時間,日夜加班自不必說,他們甚至把床都搬到了實驗室。此外,為了節省加工費、確保產品性能,趙立波和學生在產品加工前不斷地進行分析和優化,盡可能做到萬無一失。
地地道道的“細節控”
“關注每一個細節,專注每一項變化,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趙立波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同事和朋友們眼中,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細節控”。
在工作中,趙立波善于在細節中找到突破點。趙立波于2016年獲得的專利技術“一種采用壓阻式微懸臂梁在線快速測量流體密度的方法”,就是他在做實驗時無意中發現的。
“當時,我在用振動法測量流體密度,突然發現了與往常不同的變化。我沒有放過這一點,好好研究了一段時間。令我沒想到的是,這后來竟變成了一項專利發明。”趙立波回憶道。
除了留心點滴變化,在工作上,趙立波還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可改進之處。在解決500帕超低壓力的高精度動態測量難題時,他帶領研究小組反復研究,為了不斷升級產品性能,前后共設計出十余種結構方案。
到了攻堅后期,很多人都覺得“方案已經可以了”,但趙立波卻仍堅持“再多考慮考慮,或許下一個方案會更好”。他們設計出的這些結構方案,后來被派上了大用場,技術人員用其制備出了槽膜分段質量塊結構力敏芯片,其靈敏度與美國知名傳感器公司制造的壓阻傳感器相比提高了近1個數量級。
對于所取得的成績,趙立波心懷感恩。對于自己付出的努力,趙立波卻輕描淡寫一語帶過,采訪中他說的最多的,是導師蔣莊德的悉心培養和所在團隊的大力支持。
“沒有導師和團隊,就沒有如今的自己。”他由衷地說,“蔣老師教導我要沉下心來做研究,搞科研得坐得住‘冷板凳’。團隊上下的鼎力支持,讓我有信心啃下工作中的任何‘硬骨頭’。”趙立波說。
對于未來,趙立波已有了規劃。MEMS諧振式傳感器的理論模型和結構設計已完成,芯片也即將被制造出來,如何讓芯片產業化,是趙立波接下來要推進的重點工作。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消息:他20年只為機械“感知神經”更敏感
得知獲獎很高興,同時也感到多了一份責任。說話的是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精密儀器系主任趙立波。前不久,他剛剛捧得第1...
2019-09-19 11:43:44
-
快訊:彈幕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彈幕、短視頻等流行網絡技術代入教學,把教室打造成一場網紅直播,你會不會覺得詫異?重慶市優秀教師張毅...
2019-09-19 11:40:21
-
消息:直播公益課 為鄉村孩子開啟科技之門
太空中有水源嗎?中國航天器飛行最遠距離有多遠?宇宙飛船在太空沒有燃料了怎么辦?……一個個千奇百怪而又充滿童心的問題,在直...
2019-09-19 11:37:18
-
消息:武漢建橋巧用“黑科技” 3.6萬噸巨無霸斜拉橋轉體合龍
近日,伴隨著9號和8號兩個主橋墩順利轉體到位,武漢楊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的跨鐵路斜拉橋轉體成功,成為世界首座獨柱塔鋼箱梁...
2019-09-19 11:32:40
-
快訊:長江水下藏著一個超大管廊,能通電百萬伏
橫亙在長江兩岸的蘇通大橋,車量川流不息;寬闊的江面上,舟楫如梭。上游一公里處,江水下深藏著一個超大管廊,長5468 5米,...
2019-09-19 11:27:01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