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我國一次建成世界里程最長重載鐵路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9-30 11:07:45
9月28日,里程超1813.5公里的浩吉(內蒙古浩勒報吉至江西吉安)鐵路開通。浩吉鐵路縱貫中國南北,一跨長江,兩跨黃河;歷經毛烏素沙漠、陜北黃土高原、秦嶺山脈、洞庭湖平原和贛西丘陵等地域;229座隧道,770座橋梁;設計時速120公里,規劃年運輸能力2億噸以上。
這是繼客運標桿京滬高鐵后,中國貨運鐵路建設的新奇跡,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
浩吉鐵路都用了哪新技術新理念?
“設計先行,通過無數次論證,給出近乎沒有瑕疵的全線最優方案,使浩吉鐵路項目投資總額較可研批復減少220億元。”鐵四院副總工程師姚中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浩吉鐵路線穿越的東秦嶺崤山山脈,古老地層受長期構造作用影響,圍巖破碎,地質條件非常復雜。為給崤山隧道選線,設計人員先后5次深入大山進行方案研究,每次少則2個月,多則4個月,大規模采用遙感解譯、綜合物探、激光掃描等綜合地質調查和勘察方法,前后詳細研究比選了4大系列20余個方案。
自2011年開始勘察選址,2015年開工建設,至隧道貫通,歷時近8年。
崤山隧道設計為兩座單洞結構,左線全長22.751公里,沿線穿越21條斷層破碎帶,最大埋深達500米,長度位居國內隧道第五。
浩吉鐵路建設還是各類新機械設備的大秀場。江西新余,素有“中國洞都”之稱,浩吉鐵路線走到這里,一口氣串連了14座隧道,頻繁遭遇溶洞、溶腔、突水、突泥、地下涌水、高瓦斯等高風險地質,建設者在全國首次使用仰拱初期支護封閉成環技術、推廣液壓自行式24米長棧橋等新設備,使掘進順利推進。
“全線建設期間,首次運用了濕噴機械手、三臂鑿巖臺車、懸臂式隧道掘進機等大量新機械設備,研發使用了世界首臺大斷面異形土壓平衡盾構機。在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洞庭湖大橋上創新應用了多項橋梁技術,彰顯了我國鐵路建設自主創新綜合實力。”國鐵集團專家說。
據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浩吉鐵路建設中,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同時發力,創新施工工法119項,取得專利165項,榮獲科技獎60項,科研立項85項。
浩吉鐵路運用了智能綜合調度、智能牽引供電、基礎設施智能運維、融合北斗的工務基礎設施監測、智能大腦平臺、綜合安全大數據等多項技術。“全線33個牽引變電所,設備巡檢采用智能視頻系統和紅外巡檢系統。”中國鐵建電氣化項目負責人畢江海說,全天24小時,“巡檢機器人”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移動跟蹤監控。
1813.5公里的線路,分別在西安、武漢的調度中心進行遠程監控。
“按以往鐵路每隔40—50公里設一個牽引變電所來測算,全線減少近140人。智能牽引變電所有效解決了機車牽引功率大,造成牽引變電所回流電流過大的問題。”中鐵電氣化局三工區項目總工樊建飛說。
“浩吉鐵路信息化建設,標志著我國貨運鐵路綜合智能化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國鐵集團負責人表示。
浩吉鐵路是國家“十二五”規劃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大項目、 “北煤南運”國家戰略運輸通道,以及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快訊:我國一次建成世界里程最長重載鐵路
中國鐵路版圖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9月28日,里程超1813 5公里的浩吉(內蒙古浩勒報吉至江西吉安)鐵路開通。浩...
2019-09-30 11:07:45
-
消息:洗衣機用水量越多產生的微塑料也越多
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日前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影響纖維這種微塑料從衣物中脫落的關鍵因素是洗衣機洗滌過程中的用水量,...
2019-09-30 11:06:09
-
消息:三公司獲自動駕駛商用牌照 自動駕駛技術應用“越野賽”打響發令槍
百度等三家公司拿到自動駕駛商用牌照,自動駕駛離大眾的生活又進了一步。9月22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正式揭牌...
2019-09-30 11:04:55
-
快訊: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 浩吉鐵路開通運營
9月28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浩勒報吉至吉安鐵路(以下簡稱浩吉鐵路,即原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
2019-09-30 09:58:18
-
快訊:節能又安全 新技術讓汽車鋼既韌且輕
既要節能減排、又要提升安全性,這是汽車行業兩大重要的發展方向。近日,東北大學完成了從理論到技術的全面突破,自主研發出...
2019-09-30 09:45:06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