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如三號”:他們手中的無人機 要從世界紀錄飛向現實應用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10-24 11:08:46
近日,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學生,收到了國際航空聯合會頒發的新世界紀錄認證函。今年國慶期間,他們自行研發、生產、制造的“馮如三號”創下了25—100公斤級油動無人機續航時間的世界紀錄——30小時6分42秒,為新中國70華誕獻上一份特別的禮物。當天,來自國際航空聯合會(FAI)的觀察員現場確認了飛行時間以及飛行活動的有效性,該紀錄將獲得國際航空聯合會的正式批準。
讓人意外和驚喜的是,這群紀錄的創造者,是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學院、馮如書院和北京學院的大一、大二本科生,剛邁入校門,就創下世界紀錄。
課堂以外的實踐生活
“馮如三號”無人機采用常規布局,翼展長度約10米,整體為黑色,在尾翼印有鮮亮的五星紅旗。機身較短,像潛水艇,為流線型,全機由高強復合材料制成,后置螺旋槳。無人機加滿燃料后總重量為75.44千克。
此次創下紀錄的飛行活動,在國家體育總局安陽航空運動學校舉行。飛機在學校上空300米高度盤旋飛行,在飛行期間不允許加油。在既定的油量上,“馮如三號”在同等重量和動力類型的無人機中創造了續航時間的世界紀錄,表現出在測繪和通信等領域的應用價值。
為了滿足對無人機性能的要求,無論是從總體設計還是細節研究,都需要學生們堅持技術創新、反復實踐和艱苦工作。窗外燈火闌珊,教室里的爭論興致盎然,那是隊員們在確定參數;深夜的車間里,不顧蚊蟲叮咬,隊員們專心于發動機的試驗,仔細測試每一個零件,用心選擇每一個螺釘,精心計劃每一個步驟。
“這個飛機是由很多細節與經驗作為支撐的,更大的工程也同樣如此。但這些知識我們無法從課本中直接學會,必須踏踏實實地做,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深刻的體會。”小組成員付寧感慨。
世界紀錄并不是終點
2018年10月,馮如書院第一期科創營成立,來自馮如書院、北京學院的33個本科一、二年級的學生,開始了“馮如三號”的制作。
在“馮如三號”設計之初,北航的學生們就以世界紀錄為目標,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致敬中國航空暨馮如首飛110周年。
“30小時6分42秒,這個數字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整個過程中,我們組盯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經歷了起飛、低溫和降落這三個最關鍵的時刻,飛機轉速缸溫出現最后的波動時,大家都緊張起來了,進行降落操作的我更是無比緊張。”隊長張益銓感慨,飛機落地的一瞬間,他和隊員們抱在一起,除了開心,更多的,是緊張了3個月、期盼了1年之后內心的釋然。
“通過致敬航空前輩的創紀錄飛行活動,加深青年學子對空天報國情懷的理解,有效鍛煉了溝通和表達能力,深刻地感悟了團隊合作精神。”北航馮如學院院長楊超表示。
此次活動指導教師、北航飛行器設計專業講師王耀坤表示,他們還將繼續組織訓練營在“馮如三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以便適用于森林火災的長時間監控、電線巡線等不同的現實場景。“我們不是只為了破紀錄而破紀錄,我們要把這些研發出來的技術應用到現實中去,做些有用的東西。”(操秀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馮如三號”:他們手中的無人機 要從世界紀錄飛向現實應用
校園內外近日,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學生,收到了國際航空聯合會頒發的新世界紀錄認證函。今年國慶期間,他們自行研發、生...
2019-10-24 11:08:46
-
消息:新技術能低成本安全保存軟骨細胞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細胞超低溫保存術,首次實現低成本無毒副作用超低溫保存人類軟骨細胞,這...
2019-10-22 13:51:02
-
快訊:提高邊緣精度 AI芯片正強化推理能力
針對低精度+低算力、生態遷移成本高、開發門檻高等當前AI芯片主流市場的痛點,一款高精度邊緣AI推理芯片近日發布,該芯片采用...
2019-10-22 11:44:11
-
消息:“先導編輯”技術突破“基因魔剪”局限
據英國《自然》雜志2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博德研究所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型多功能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增加可執行基因組編輯的...
2019-10-22 11:40:36
-
快訊:預約近千萬——5G套餐你愿嘗鮮嗎
目前5G套餐可能會比較貴,運營商的5G套餐很難一步到位,最先推出的套餐主要面向部分嘗鮮人群。截至10月8日17時30分,3家通信...
2019-10-11 09:16:34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