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穿戴設備的供電系統有望更智能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 來源: 新華網 2021-03-16 15:14:42
我國科研人員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電系統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使得未來可穿戴設備的電池設計有望標準化,供電系統更加智能。相關研究成果已于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論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高鳴源副教授介紹,電池續航能力有限是當前制約可穿戴設備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綠色和可持續的能量供應仍存在技術瓶頸,評價指標體系也有待完善。針對這一問題,來自西南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通過跨學科合作,對熱電、運動及無線電波等能量源在可穿戴器件上的應用進行研究,首次提出了柔性可穿戴器件供電系統的評價指標,用于對柔性可穿戴系統的電源性能、能量轉換機制、彎曲或拉伸條件下的功率折減等進行評估。
審稿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代表了未來柔性可穿戴器件供電系統的研究重點和發展趨勢。研究提出的評價指標,有助于未來根據智能家居、人體健康監測、土木基礎設施檢測等不同應用場合需要對可穿戴設備的電源進行選型,從而推進可穿戴設備的設計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高供電智能化水平。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未來可穿戴設備的供電系統有望更智能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我國科研人員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電系統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使得未來可穿戴設備的電池設計有望標準化,供電系統更加智能。相...
2021-03-16 15:14:42
-
借虛擬技術練就緊急救援“真功夫” 錘煉實戰硬功
精準模擬的救援裝備、迅速處置地震和火災等突發險情、確保救援任務圓滿完成……與以往救援行動或演練不同的是,這些操作都是...
2021-03-16 15:13:40
-
攝食調控機制“刷新”節食減肥路徑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細胞—代謝》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John Speakman團隊發現mTOR信號介導低蛋白食物可對小鼠攝食和...
2021-03-12 14:12:16
-
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 2030年搶占6G技術制高點
近日,工信部發布數據,到2020年底,中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71 8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科學家預測,按照10年一代...
2021-03-10 15:19:45
-
我國科學家“跨國”選育出4個玉米新品種 寓意兩國政府支持國際科技合作
該新品種高抗印度尼西亞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在印尼國家審定試驗中,平均產量折合畝產793 34公斤,比第1對照...
2021-03-10 15:17:31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