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分子設計育種讓水稻高產又優質 可實現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17 16:27:23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強調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

科技日報記者從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獲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水稻全基因組選擇與高產優質品種設計育種”成果圍繞水稻理想株型與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取得了一系列關鍵突破。

“該成果創建了直接利用自然材料與生產品種進行復雜狀遺傳解析的新方法;揭示了影響水稻產量的理想株型形成的關鍵基因和分子基礎;闡明了稻米食用品質精細調控網絡,用于指導優質稻米品種培育;培育了嘉優中科6號與中科發5號等標志品種,成功實現了高產優質抗病抗倒等優良狀的高效聚合,示范了高產優質為目標的分子設計育種,為解決水稻產量品質協同改良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策略。”成果所屬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可實現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

“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在促進糧食增產的諸多科技因素中,作物品種改良最為重要。”李家洋指出。

年來,隨著主要作物全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的發展,一種新的育種理念——分子設計育種在世界范圍內逐漸興起,并成為引領作物遺傳改良的前沿技術。

分子設計育種即在全基因組序列的基礎上,根據事先進行的虛擬基因組設計方案,通過優化選擇最佳親本基因組組合、雜交和分子標記選擇等先進技術,聚合大量有益基因,從而培育高產、優質、高抗、高效的優良新品種。

“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分子設計育種能夠實現從經驗育種到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轉變,大幅提高育種效率,是一種新的保障糧食安全的技術體系與途徑。”李家洋表示。

分子設計育種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常規育種的盲目,而且能夠顯著提高作物育種的效率,創造有重大育種利用價值的新材料,創制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部署了“主要糧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項目。

項目下設的“水稻分子設計育種”課題以水稻為對象,目標是通過分子設計育種的技術手段,圍繞種質創新、育種新技術、新品種選育等科技創新鏈條,組織高水研究單位、水稻主產區育種單位及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相關企業等,從科學研究、品種開發與選育、重大品種推廣等各個方面深入協同合作。

形成新的作物育種技術體系

項目攻關運用了哪些黑科技?對此,專家表示,項目通過基因聚合和全基因組篩選等技術創制了水稻的育種新材料和優異新種質,形成了新的高效作物育種技術體系,提高了新品種選育效率,培育出了高產、優質、抗逆和適宜輕簡栽培的重大新品種并推廣應用,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和競爭力,推動了良種對增產的貢獻率。

李家洋總結,具體來看,項目的攻關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水稻重要農藝狀關鍵基因的克隆與鑒定。”李家洋說。目前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世界領先,涌現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每年都有許多重要基因得到克隆,典型成果包括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的克隆及其分子調控網絡的解析,稻米品質形成的調控網絡的解析等。

“第二階段是水稻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及代表品種的培育。”李家洋表示,代表成果包括嘉優中科6號及中科發5號水稻新品種的培育。嘉優中科6號具有超高產、早熟、抗倒和低直鏈淀粉含量等優點, 在2014年和2015年的國家單季晚粳組區試及2016年生產實驗中,產量連續3年均居第一位。中科發5號具有高產、優質、多抗、分蘗強、灌漿速度快、適應廣等優點。

“第三階段是水稻品種的示范推廣。”李家洋介紹,嘉優中科6號及中科發5號分別在安徽與吉林進行了千畝示范片的展示,示范效果明顯,在審定后的第一年,兩品種合計推廣面積超過50萬畝。

新品種預計每畝增產100公斤

如今,項目培育的水稻新品種中科發5號在產量、稻瘟病抗、抗倒伏以及食味品質各方面均非常優異,成為明星水稻新品種。

數據顯示:中科發5號2017年生產試驗,均畝產653.68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14.86%,該品種穗大粒多、高產、優質、粒型長(長寬比3.0)、抗稻瘟病、抗倒伏。2019年中科發5號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內蒙古共布置了40多個百畝以上示范片,示范總面積超過2萬畝。

“在吉林省吉林市布置的2000畝連片示范片,在產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農藝狀中表現突出,株型、粒型等外觀優異,品質優良,口感更佳。同當地主栽品種相比,中科發5號預計增產100公斤/畝以上;稻瘟病抗和抗倒伏等抗逆強,可減少災害損失30%;整精米率比當地主栽優質品種提高8%以上,新品種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將日趨凸顯。”李家洋說。

“2020年是中科發5號進行正式推廣種植的第一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農民對該品種認可度非常高。”李家洋表示,中科發5號第一年推廣面積即超過了40萬畝,具有快速增長趨勢,有望成為東北水稻種植中新的主栽品種,對引領我國品種升級換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將新理論、新技術與當地實際結合

項目之所以能取得關鍵突破,在李家洋看來,主要的經驗來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是理論創新。”李家洋認為,我國水稻基礎科研引領世界,這為水稻育種提供了關鍵理論基礎與遺傳資源。我國水稻科學家克隆了一批重要的農藝狀基因,為后續的水稻分子設計育種創造了基礎。

“其次是技術創新。”李家洋強調,育種技術的提升是培育優異新品種的核心。水稻分子設計育種,綜合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手段,并結合常規育種方法,可以有效突破常規育種的局限,尤其克服了在選育品質、抗病蟲和抗逆、養分高效利用等狀時效率低,育種周期長等問題,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加快品種換代。

“第三是結合實際。”李家洋解釋,新理論與新技術要與實際相結合,解決當地品種的關鍵問題。我國幅員遼闊,水稻種植區非常多,主栽品種也非常多,各個地區的主栽品種所面臨的自然條件與災害都不同,將新理論與新技術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幫助當地品種升級換代。

“項目發揮了各單位優勢,貫徹分子設計育種理念,重點突破主要糧食作物的品種設計育種等核心技術,獲得具有育種利用價值和知識產權的重大新基因,開發在育種中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分子標記,建立高效可行的糧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李家洋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分子設計育種讓水稻高產又優質 可實現定向高效的精確育種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

2021-03-17 16:27:23

未來可穿戴設備的供電系統有望更智能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我國科研人員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電系統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使得未來可穿戴設備的電池設計有望標準化,供電系統更加智能。相...

2021-03-16 15:14:42

借虛擬技術練就緊急救援“真功夫” 錘煉實戰硬功

精準模擬的救援裝備、迅速處置地震和火災等突發險情、確保救援任務圓滿完成……與以往救援行動或演練不同的是,這些操作都是...

2021-03-16 15:13:40

攝食調控機制“刷新”節食減肥路徑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細胞—代謝》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John Speakman團隊發現mTOR信號介導低蛋白食物可對小鼠攝食和...

2021-03-12 14:12:16

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 2030年搶占6G技術制高點

近日,工信部發布數據,到2020年底,中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71 8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科學家預測,按照10年一代...

2021-03-10 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