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科學家“解密”地球下地幔底部大型結構體成因 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31 16:32:51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吳忠慶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發現下地幔最大的低速異常體——位于非洲和太洋板塊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巖漿海演化,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下地幔是地球內部最重要的圈層之一,深度范圍約為660公里—2900公里,其體積和質量占比高達55%和52%,是地球演化的壓艙石。和其他類地行星相比,地球內部的板塊可以俯沖至地球深部甚至核幔邊界,將洋殼帶至地幔深部,從而可能導致下地幔形成化學物質不均一。早前的研究表明,俯沖至下地幔的洋殼物質具有明顯不同于周圍地幔的波速和密度,能夠很好地解釋地震學觀測到的下地幔小尺度散射體和大尺度高速異常體,但不可能導致LLSVPs的低剪切波速。科研人員通過綜合研究表明,在下地幔發現的多尺度不一的異常體可能有不同的來源。小尺度散射體和大尺度高速異常體主要來源于俯沖洋殼物質,而位于非洲和太洋板塊底下的LLSVPs很可能是由于早期巖漿演化形成的含三價鐵布里奇曼石分解成極度富三價鐵布里奇曼石導致的。

這一研究成果將對地球深部結構、層圈相互作用和內部揮發分的遷移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記者吳長鋒)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科學家“解密”地球下地幔底部大型結構體成因 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吳忠慶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發現下地幔最大的低速異常體——位于非...

2021-03-31 16:32:51

我國科學家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受離子轟擊縮小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通過年輪,我們可以判斷出樹木的年齡;通過牙齒,我們可以判斷馬、象和鯨等大型動物的年齡;那么,石頭的年齡,我們怎樣才能知...

2021-03-30 16:43:01

第四代新建材碳匯板集多重功能于一身 實現了產業化、輕量化、高值化建設灌木花卉碳匯系統

3月27日,國家重點專項課題城市土壤及堆場揚塵生態覆蓋材料與裝備研發績效評價會召開,會上透露了一種數字化植物生態支持系統...

2021-03-30 16:39:15

新型“雙高”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獲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常用的電化學儲能器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在混合型電化學儲能器件...

2021-03-30 16:38:16

宇宙初期爆發的光畸變揭示稀有黑洞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

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2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發現,天文學家團隊在數千個γ射線暴中尋找引力透鏡,最終利用宇宙早期的...

2021-03-30 16: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