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面向碳中和重新定位CCUS技術 碳捕集封存技術這樣破局突圍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6-11 15:55:01

“截至2020年,我國現有35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示范項目中,商業設施僅有6個,還面臨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的發展困境。”6月10日,在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交流研討會上,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魏一鳴教授直言我國CCUS產業現狀。

作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保障技術,CCUS產業要成功破局突圍,由示范應用轉變為大量商用,既需要理解CCUS技術的定位變化,也需要相關激勵政策、產業部署及管理體系的日趨完善,實現產業模式的更新變革。

面向碳中和重新定位CCUS技術

“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技術組合的重要構成部分,CCUS技術未來減排潛力巨大、成本下降空間可觀、技術發展路徑多樣。”交流會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孫洪對CCUS技術的應用發展作出判斷。

從減排視角來看,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僅為每年300萬噸,2007年至2019年累積二氧化碳封存量僅200萬噸,而到2050年,CCUS技術可提供每年11億—27億噸二氧化碳規模減排貢獻,CCUS未來減排潛力很大。

轉換視角,從科技支撐看CCUS技術,其對實現碳中和目標作用更突出。

“CCUS是目前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術選擇。”孫洪介紹,根據已有研究的預測,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將扮演重要角色,占我國能源消費比例的10%—15%,CCUS將為實現該部分化石能源零排放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充分考慮電力系統實現快速減排并保證靈活、可靠的多重需求,火電加裝CCUS是當前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國際能源署曾預測,到2050年,全球鋼鐵、水泥行業仍然剩余約34%、48%的碳排放量,CCUS是鋼鐵水泥等難以減排行業實現零碳排放為數不多的可行技術方案。孫洪表示,到2060年,如果我國仍有部分無法減排的溫室氣體需要通過碳匯和負排放技術來抵消,“CCUS與新能源耦合的負排放技術將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托底技術保障”。

因此,在科技部指導下,當前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正聯合有關單位抓緊編制《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CCUS是路線圖的重點技術之一。

產業投資模式需要再思考再設計

2020年對CCUS產業發展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時間點。很多國家在研發、基礎設施、示范工程上大量投入CCUS產業。比如美國國會撥款2.18億美元用于CCUS技術研發,歐盟投入100億歐元創新基金支持CCS(碳捕集與封存)項目建設和運行,我國在2020年7月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CCS被首次納入其中。

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還是面向碳中和目標,繼續加大對CCUS產業的投資力度是大勢所趨。魏一鳴表示,特別是2030年實現碳達峰之后大力推廣CCUS,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就要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巨大的投資缺口亟須對CCUS的商業模式與投融資機制進行再思考、再設計,魏一鳴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與能源發展規劃相結合的中長期CCUS技術發展戰略,形成分階段的“施工圖”,突破當前小規模示范的局限,逐步推進CCUS技術全鏈條商業化部署。(何 亮)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面向碳中和重新定位CCUS技術 碳捕集封存技術這樣破局突圍

截至2020年,我國現有35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示范項目中,商業設施僅有6個,還面臨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的發...

2021-06-11 15:55:01

新技術可“預覽”DNA存儲數據文件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0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將DNA數據存儲方面的長期挑戰轉化為一種實...

2021-06-11 09:01:06

科技助力“雪上F1”賽道建設 順利完成了賽道認證的試滑及相關測試工作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靜臥在小海陀山山腳下。初夏季節山色蔥蘢間,雪車雪橇賽道婉如一條游龍騰飛于山林之中,這是國內唯一一條...

2021-06-10 16:05:44

全球最大火車專用運輸船交付 大大降低了墨西哥灣區域的物流成本和時間

6月8日上午,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最大的火車專用運輸船切諾基號(CHEROKEE)在廣州交付。該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

2021-06-10 16:04:44

我國科學家準確推斷新疆翼龍足跡造跡者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PeerJ》雜志

通過足跡化石,能夠推斷是誰留下的嗎?我國科學家做到了。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

2021-06-10 16:03:34